特產 | 簡介 |
---|---|
四喜烤麩 | 烤麩是用帶皮的麥子磨成麥麩面粉,再在水中搓揉篩洗而分離出來的面筋,經過發(fā)酵蒸熟而成的。 四喜烤麩是經典的上海菜,也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美味素食。所謂的“四喜”傳統(tǒng)是指香菇、黃花菜、黑木耳、花生米四種配料,不過如今也可以加上筍、豆芽或者茶樹菇之類的,做成“雙喜”“八喜”等等。 制作四喜烤麩的時候,有一個關鍵的步驟就是去除烤麩的“豆腥味”。在泡軟后,反復用手多次擠壓,放在水龍頭下面邊沖邊擠,效果會更好,但僅僅是浸泡還不行,還得過一道焯燙工序,能更有效地幫助除去腥味。 四喜烤麩可以熱吃也可以冷吃。海派的做法,烤麩是需要經過油炸的,烤麩吸滿湯汁,每樣東西都燉得味道濃郁??钧熛窈>d一樣多孔,所以配的東西最好比較鮮香多汁,吃起來才能鮮美。 原料:烤麩,香菇,黑木耳,黃花菜,花生,食用油、老抽、冰糖、茴香、桂皮、蔥結、姜片、麻油等適量。 做法:香菇泡發(fā)后切絲;黑木耳泡發(fā)后切小片;黃花菜剪去老跟,泡發(fā)后擠干水分??钧熢陂_水中煮10分鐘,用冷水沖涼后徹底擠干水分(去除豆腥氣),再用冷水沖反復幾次,聞上去沒有異味后撕成小塊。鍋中放油燒熱后,下蔥結姜片爆香,下烤麩煸炒至表皮微微金黃色;加適量老抽、冰糖、茴香、桂皮,翻炒均勻;加適量高湯煮滾后改小火,加蓋煮10分鐘。然后再加入香菇絲、黑木耳、黃花菜、花生,翻炒后繼續(xù)蓋鍋蓋燜煮5分鐘。改大火收稠湯汁,出鍋前加入少許麻油,一勺熟油,翻炒均勻即可出鍋裝盆。 |
如意鴨卷鮮 | 如意鴨卷鮮 鴨肉切塊皮朝下碼在碗里;雞蛋攤成蛋皮,抹上蝦茸,卷成“如意”卷,蒸熟后切片,碼在鴨塊四周;加調料蒸透后扣在大湯盤中;雞清湯燒開調好味后倒入大湯盤中即成,為上海名菜之一。 |
烘山芋 | 烘山芋”也稱烤白薯、烤地瓜,上海人特別喜歡吃。特別是進入冬季,上海街頭隨處都可見到外鄉(xiāng)人的烤山芋出爐。由于烤食山芋的甜度增大,格外香甜,遠遠即可聞到烤山芋的焦香。近年上海街頭也偶見新的吃法,即將山芋入油鍋炸,外脆內軟,撒上少許醬料,十分鮮香可口。 |
糖醋帶魚 | 糖醋帶魚介紹: 原料:帶魚,醋,100克,白糖175克,醬油10克,精鹽3克,清湯300克,姜末、蔥末、蒜末各少許,濕淀粉150克,花生油1750克。 做法: 1、帶魚去內服,洗凈,切成6厘米長的段,將精鹽撒入魚身內稍腌,并在魚的全身均勻地涂上一層濕淀粉糊;2、炒鍋倒油,旺火燒至七成熱,把魚放入油鍋內。這時需用鏟刀將魚托住至魚全部呈金黃色時,取出放入盤內。炒鍋留油少許燒至六成熱,放入蔥、姜、蒜末、醋、醬油、白糖、清湯,燒濃后即用濕淀粉勾芡,翹時令菜絲,淋上熟油少許,迅速出鍋澆在魚身上即成。 |
黃魚煨面 | 黃魚煨面 黃魚整條(600~750克),先將魚肉剔片,再切成4小塊,拌入少許蛋白、鹽及淀粉略腌,雪里蕻洗凈切碎。 用兩大匙油爆香蔥、姜后,放入已剔除魚肉的黃魚骨略煎,隨即淋料酒1大匙,加入清水及所有調味料煮10分鐘,將鍋內所有材料撈除,剩下高湯,然后放入切碎的雪里蕻和黃魚肉同煮。 另用半鍋開水將面條汆燙過,再撈出放入黃魚湯內,用小火煨煮,待入味并已熟軟時,即可關火盛出食用。 黃魚煨面是蘭桂坊酒家的招牌菜,魚香肉嫩、入口即溶。 |
朵云軒 | 光緒26年(公元1900年),在當時上海文化街之一的河南路上,新開了一家箋扇商號,這便是日后的江南知名藝苑--朵云軒。 1978年是朵云軒發(fā)展轉變的一個重要標志。在朵云軒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上海書畫出版社,并恢復朵云軒的名稱。朵云軒的發(fā)展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F(xiàn)在的朵云軒主要是由上海書畫出版社的出版業(yè)務和朵云軒的文化經營業(yè)務兩大部分構成的?!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 |
地區(qū) | 特產 |
---|---|
上航新村社區(qū) |
---- |
南龔社區(qū) |
---- |
王滿泗橋社區(qū) |
---- |
機場新村社區(qū) |
---- |
寶北社區(qū) |
---- |
程橋二村社區(qū) |
---- |
程橋一村社區(q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