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產 | 簡介 |
---|---|
平魯紅山蕎麥 | 朔州市盛產蕎麥。近年來,隨著農民市場經濟觀念的增強,蕎麥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大。含硒量居全國首位的平魯紅山蕎麥,千粒重38.8克,硒含量0.73mg/g,深受日本和東南亞國家青睞,多次入選國宴。蕎麥是原產于我國北方的古老作物。由于它生育期限短,春、夏、秋三季都可以播種,逢災年用蕎麥補種、改種都可獲得一定購收成,是較為理想的救災、備荒作物。蕎麥是雙子葉植物,在植物學分類上屬于蓼科,與單子葉、禾本科的小麥、大麥等麥類作物親緣較遠,在常見大田作物中幾乎沒什么近親,在很多方面也都表現得別具特色。栽培蕎麥有四個種,它們分別是甜蕎、苦蕎、翅蕎和米蕎麥。甜蕎又稱普通蕎麥,其花中有蜜腺,能散發(fā)香味,引誘昆蟲,異花授粉;苦蕎又稱韃靼蕎麥,花器小,無香味,自花授粉,人工雜交極難成功;至于翅蕎和米蕎則是由于其所結瘦果棱薄呈翼狀或是瘦果兩棱之間飽滿欲裂,易露出果內的“米”而得名。總之,無論哪種蕎麥,它們所結的種子都有一堅硬的外殼并且是三棱型的瘦果,這在其它作物中極為少見。 地域范圍 根據《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以及紅山蕎麥特定的人文歷史和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經平魯區(qū)農業(yè)局研究決定,并廣泛征求有關方面意見,擬劃定紅山蕎麥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山西省西北部山區(qū)及部分丘陵地區(qū),包括:阻虎鄉(xiāng)、高石莊鄉(xiāng)、雙碾鄉(xiāng)、西水界鄉(xiāng)、鳳凰城鎮(zhèn)、下水頭鄉(xiāng)、下木角鄉(xiāng)、榆嶺鄉(xiāng)等八鄉(xiāng)鎮(zhèn),涉及232個行政村,總生產面積3300公頃。保護范圍位于東經111°52′-112°41′、北緯39°21′-39°56′之間。境內海拔最高點1458米,最低點1234米。北鄰右玉,東接山陰,南連朔城區(qū),西北沿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qū)清水河和林格爾兩縣接壤,西南與忻州地區(qū)所轄的偏關、神池毗連??偵a面積4.95萬畝,年生產總量2000公斤。 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文歷史因素 ?。?)土壤地貌情況:由于自然條件和氣候因子存在很大差異,土壤分布比較復雜,大體可分為以下三個土類:山地草甸土:分布范圍窄,面積小,主要集中在黑駝山、虎頭山一帶,海拔均為1800米以上,面積3500公頃?;液滞?主要分布于虎頭山、黑駝山,面積較大,約4.7萬公頃。栗鈣土:分布范圍最廣,面積最大,主要分布在虎頭山以東、人馬山以北,是我區(qū)的主要土壤類型,面積達13.3萬公頃。pH值在8.0-8.5之間,呈弱堿性。 土壤有機質平均0.895g/kg,土壤全氮平均0.062g/kg,速效磷平均7.7ppm,速效鉀平均為77.6ppm,土壤較為貧瘠。 地形地貌平魯區(qū)的地貌輪廓是自喜馬拉雅山構造運動之后,受內外營力的作用形成,全區(qū)較大山峰共有143座,其中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有4座,1500-2000米的有134座,1500米以下的5座,山峰大小各異。其中方圍在5公里以上的41座,2.5-5公里的91座,2.5公里以下的11座。其中60%的山脈是南北走向。山間均有少量耕地和牧草坡以及森林。整個地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海拔1400-1600米,最高海拔2170.1米,最高點是黑駝山,最低海拔1106.8米,最低點在東南部高陽坡河床。由于地形差異可明顯地分為三大地貌單元:即基巖山區(qū)、黃土丘陵區(qū)和山澗盆地。 ?。?)水文情況:平魯區(qū)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黃河,海河分水嶺,黃河流域水系主要有滄頭河,流域面積291平方公里,境內全長20余公里,洪峰流量110立方米/秒。另一條為湯溪河,全長15公里,發(fā)源于蕎麥主產區(qū)阻虎鄉(xiāng)六墩、九墩和黑家窯村,流域面積53平方公里,洪峰流量75立方米/秒。海河流域主要有大沙溝,發(fā)源于北部山區(qū)楊家窯、潘井溝等村,境內全長150公里,流域面積1035平方公里,洪峰流量230立方米/秒。 此外,海河流域還有關河、七里河、歇馬關河等全區(qū)大小泉水匯集,年徑流量為4641萬立方米,地下水總儲量以出水流量推算,每年為2億立方米。全區(qū)年平均降水量為410毫米,且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地下水位深,開采難度較大,利用率為1.26%,洪水灌溉利用率為5.5%。蕎麥種植區(qū)無任何污染源。2007年10月,經省環(huán)保局驗收為國家生態(tài)示范區(qū),我區(qū)的水質達標,符合要求。 (3)氣候情況:平魯區(qū)屬溫帶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在西北寒流與東南季風的交互作用下,加之境內地形復雜,各區(qū)域間相對溫差較大,形成了特有的氣候特色,四季分明,冬長夏短,季風強盛,雨熱同期。春季干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短暫,冬季漫長少雪。 溫度全年平均氣溫5.8℃。夏季涼爽,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為20.3℃,適宜作物生長發(fā)育。高溫危害較少,高于30℃溫度的天氣很少。冬季寒冷, 不利于種植越冬作物。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為-10.7℃,年較差為30℃。 無霜期大多數農作物在日平均氣溫10℃以上才能活躍生長,數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在10℃以上的持續(xù)期稱為作物生長活躍期。全區(qū)無霜期累年平均為115天左右,西部無霜期為115天,北部無霜期為95天(阻虎、高石莊等鄉(xiāng));東南部無霜期為125天,我區(qū)作物生長活躍期一般始于4月27日,終于10月2日。穩(wěn)定通過10℃的積溫為2514℃。 晝夜溫差累年各月平均,日較差最大的為5月份13.3℃,最小的為8月份10.2℃。全年為11.5℃。白天溫度高,光照充足,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夜間溫度低,減少了作物呼吸消耗,有利于有機物質的積累。 降水量西部和中部歷年平均降水量為370-410毫米,北部410-430毫米,東南部為330-370毫米。 風向風速因受季風和地形及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夏季多東南風,冬季多西北風。風向的日變化較明顯,受同一性質氣團控制時夜間或白天也有轉風現象,年平均風速3.4米/秒,最大風速為21米/秒。一般年份,4、5月份風速最大,8月份風速最小。風力一般為4-5級,冬、春兩季風力較大,8級以上大風日數年平均為40天,最多年80天,最少年10天。大風多出現于4月-5月,占年均大風日數的50%;8月、9月大風天氣最少,只占30%。夏季伴隨雷陣雨天氣也會出現7-8級或8級以上大風,對農作物危害很大。 據歷史資料記載,平魯紅山蕎麥種植歷史有800多年,以粒大、皮薄、質優(yōu),色好而聞名于世,千粒重38.8克,人體必須的8種氨基酸與雞蛋相近,微量元素硒含量達0.791ug/g,居世界同類產品之首,尤為珍貴的是黃酮類物質“蘆丁”含量極為豐富,僅次于銀杏。 上世紀70年代初,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法國前總統(tǒng)蓬皮杜訪華時,指名食用紅山蕎面。目前紅山蕎麥加工的食品有10余個品種,其中“煮窩窩”、“貓耳朵”造型別具,栩栩如生,老百姓稱之為民間美食工藝品,食用蕎麥食品已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文化。 生產技術要求 ?。?)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guī)定:蕎麥耐旱耐瘠,適應性強,地力消耗大。 應選擇中等肥力以上土地種植。但不宜連作,忌堿性較重的土壤,以土質疏松、透氣性好的沙壤土為宜,最好選擇在豆類、馬鈴薯和中耕作物之后。要求環(huán)境良好,遠離污染源。 ?。?)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選擇適宜本地的氣候條件、適應性廣、優(yōu)質、豐產、抗病、抗逆性強、商品性好的紅山蕎麥和日本“早早黑”作主干品種,篩選去雜去劣,后曬種1-2天,提高發(fā)芽率。 (3)生產過程管理:精細整地蕎麥幼苗頂土能力差,根系發(fā)育弱,對整地的要求較高,應盡可能抓好耕作整地這一環(huán)節(jié)。 播種時間6月5日-6月20日(夏至前后);方法,機播或犁開溝、手撒籽;深度,1.5-2寸;畝留苗6-8萬株,播種量每畝3-4公斤。 增施肥料蕎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每畝施入草木灰100-200斤,磷酸二銨10斤,并加入適量優(yōu)質有機肥作種肥,能顯著提高產量。開花至結實期,畝用0.5千克尿素、200克磷酸二氫鉀,兌水60千克噴施1-2次。盛花期人工輔助授粉,注意防治病蟲害。 適時中耕:苗期結合定苗淺鋤一次,現蕾期中耕一次。 病蟲害防治: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優(yōu)先采用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學合理地使用化學防治。 (4)產品收獲:蕎麥最適宜的收獲期一般以植株全株子實有2/3變黑,1/3處在乳熟期時,為最佳收獲期,應及時收割堆放,促使其后熟。為減少落粒損失。收獲應在清晨至上午11時之前進行,種子水份含量14%以下時及時入庫。 ?。?)生產記錄要求:建立地理標志農產品平魯紅山蕎麥生產檔案,應詳細記錄產地環(huán)境、生產技術、病蟲害防治和采收等各環(huán)節(jié)所采取的具體措施。 產品典型品質特性特征和產品質量安全規(guī)定 紅山蕎麥,屬蓼科蕎麥屬,莖直立,莖桿高大,棱角明顯,少分枝,質軟。葉闊戟形,綠色到深綠色,翰葉較圓。總狀花序,不集生,有疏花,花小,白色和粉紅色,無香味,異花授粉。粒大皮薄,呈三棱形,棱角鈍分明,表面光滑,呈褐色。 蕎麥子實由果皮、種皮、胚乳和胚四部分組成。果皮厚占全粒重的25-30%;種皮很薄,緊附胚乳,呈黃綠色;胚很發(fā)達,占比重很大,被胚乳緊密包圍,位于子粒中央,薄大而扭曲,橫斷面略呈S型。蕎麥芒種播種,其粉所制食品顏色發(fā)白,平魯紅山蕎麥千粒重在38.8克。 蕎麥營養(yǎng)成份與其他的主要糧食相比,其蛋白質、脂肪都高于小麥粉和大米。維生素B2高于大米、玉米粉2-10倍,蘆丁和葉綠素是禾谷類糧食所沒有的,至于無機鹽、微量元素等,也都不同程度不同高于其他糧食。特別是氨基酸、苦味素和賴氨酸、色氨酸、精氨酸都高于小麥粉和大米、玉米和黃豆。 ?。?)優(yōu)質蛋白質:蕎麥粉的蛋白質既有水溶性蛋白,又有鹽溶性球蛋白,這兩種蛋白質占總蛋白質的50%以上,這與一般谷類糧食的蛋白質組成不大相同,相反卻接近于豆類。人體不能合成的8種必需氨基酸,蕎麥中卻非常齊備。此外,蕎麥蛋白質的18種氨基酸還含有成年人和兒童必需的組氨酸和精氨酸。蕎麥中必需氨基酸的配比適當,與雞蛋(最接近人體需要的平衡的必需氨基酸)相比最接近,其他小麥粉、玉米粉、黃豆粉等都不及蕎麥粉。另外,國家農作物品種資源數據庫的數據表明態(tài)度:蕎麥中除8種氨基酸外,有解除疲勞作用的天冬氨酸含量也比較高。 ?。?)易消化吸收的糖:蕎麥胚乳中大部分為淀粉(糖)。呈多角形的單粒體,定數同大米淀粉相似。 (3)豐富的硒元素:硒是人體內必需的極其重要的微量元素,有“生命”的廳效元素之稱,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唯一認定的抗癌、防癌物質。已知人體內40多種疾病與飲食中缺乏硒元素有關。平魯紅山蕎麥中硒元素含量居同類產品之首。 ?。?)獨特的維生素:蕎麥維生素有獨特之處,蕎麥粉維生素E中r_生育酚含量最多,說明它抗氧化能力強,不但對不妊癥有療效,對防止老年細胞再生有效果,還能保持增強運動的持續(xù)性,對動脈硬化、心臟病、高血壓、肝臟病、糖尿病等幾乎所有的成年病有預防和治療效果,對過氧化脂質引起的疾病有一定期療效。VE在人體中具有防氧化、抗衰老作用,對所有中老年 疾病有防治作用,尤以冠心病防治效果顯著。VPP是維持腦神經細胞正常功能、開發(fā)語言能力的重要物質,是制造神經末梢和傳遞神經沖動化學物質的主要原料。蕎麥還富有其他谷類所不具有的葉綠素和蘆丁。蘆丁(VP)是黃酮類物質之一,是一種多元酚衍生物,基本結構是2-1色原酮,蘆丁是桷皮素-3-0-蕓香糖苷,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有止咳、平喘、祛痰、擴張冠狀血管和降低血管脆性的作用,可用于防治高血壓及腦溢血的輔助治療藥物,用于治療毛細血管脆弱。每天食用2兩療效粉就相當于食用100-150片20毫克量的蘆丁片。 ?。?)種類齊全的微量元素:蕎麥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十分豐富,其中鉀、鎂、銅的含量最高,比小麥粉、大米高2-4倍;鎂的含量最高,比小麥粉高4倍、比大米高3倍多。蕎麥中的多種微量元素可以起到保肝、增強腎功能、造血功能及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達到強體健腦、美容、提高智力、保持心血管的正常運行,降低膽固醇的效果。 平魯是全國乃至全世界著名的蕎麥主產區(qū),紅山蕎麥1995年獲第三屆國際農業(yè)博覽會銀獎,1985年獲山西省雜糧展銷會銀獎。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法國前總統(tǒng)蓬皮杜上世紀70年代訪華時指名食用紅山蕎面。蕎麥系列產品遠銷俄羅斯、日本、韓國。由于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本地還盛產莜麥、豌豆、小米、蕓豆等雜糧。 平魯蕎麥加工企業(yè)依靠本地小雜糧資源優(yōu)勢,采用民間加工配方,結合現代化加工工藝,開發(fā)出三大類產品:一類是面食系列,包括鮮面條、夾餡餅、干制龍須面、空心面、碗面、蕎麥煎餅、蔥花餅、灌腸、涼糕等;二類是粥系列,包括蕎米保健粥,雜豆方便粥等;三類是膨化食品,包括小食品、蕎豆面粥、面茶、乳粉等。 包裝標識等相關規(guī)定 蕎麥屬于加工原料,一般不進行較為規(guī)范的包裝、標識。貯藏條件:陰涼、通風、干燥處。運輸:密封、無污染運輸。 下一篇:平魯面塑 |
孟門熬 | 山西特產—孟門熬,實際上是一種經濟小吃,做起來又很方便,通俗地講就叫豆腐熬餅子。與隔河陜西的“羊肉泡饃”有相似之處。先把鮮嫩豆腐切成如燉肉大塊狀,用少許蔥油小炒幾下,然后添上開水,加精鹽佐料,坐火上熬一陣子,再買幾個三角“油斜”餅,每個用手扳成十來小塊、放鍋內一起熬片刻,加上一些鮮蕪美,再澆幾滴香油盛在碗內,就可以上飯桌了。吃起來滑膩可口,食后回味無窮,尤其當作冬春早點最上口,既經濟又實惠。在山西柳林孟門古鎮(zhèn),提起“熬”,當地居民會告訴你可以吃但沒人賣。只有故友重逢,貴客臨門時,主人才會高興地給你做一碗解饞。 特產文化:關于“熬”,在孟門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說:明朝末年,陜北李自成揭竿起義,當時的孟門設置定胡縣城,距李自成的老家米脂只有百十里,消息傳來,人們紛紛投到李闖王帳下。他們強悍矯健,勇猛異常,能征慣戰(zhàn),殺得明軍聞風喪膽。戰(zhàn)報傳到京城,崇禎帝龍顏大怒,視定胡為“闖賊窩”,欽命一名封號“靈顯將軍”的武將,帶兵去剿滅。 官兵到后,發(fā)現身強力壯的人都已投奔了闖王,村社十室九空,不但找不到人,連可吃的東西都找不到,人們把各種糧食都制成面粉,煎成餅,隨身做了干糧。后來搜到一些婦儒老叟,人們跪地求饒,懇請靈顯將軍寬恕這方人,頭都磕出了血。人們又用豆粉湯熬煎餅為官兵煮飯吃,沒有蔬菜,就加點鮮蕪善當菜。一邊看看老百姓孤苦伶仃的樣子,一邊看兵士們狼吞虎咽的樣子,靈顯將軍動了惻隱之心。他思前想后,給崇禎帝寫了一道奏章,其中對孟門人大加褒揚,尤其借豆湯熬餅子在“熬”字上大作文章,苦諫明庭赦免這方人的“罪”。靈顯把奏章托付給副將,撥出寶劍自刎身亡。后來,副將帶著靈顯將軍的首級和奏章回朝交了旨,從此朝廷再沒派人來剿滅。 為了紀念靈顯將軍的恩德,孟門人民在黃河岸邊蓋起靈顯將軍廟,并持“熬”與香火上供。孟門“熬”也就由昔日的“救命湯”進化為今日的待客佳品。而今,孟門“熬”在呂梁市再度出名,成為呂梁市民特別喜愛的一道地方小吃,只是已經沒多少人知道這味名吃的名字了,所以俗稱“餅子熬豆腐”。 特產功效:豆腐為補益清熱養(yǎng)生食品,常食之,可補中益氣、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清潔腸胃。更適于熱性體質、口臭口渴、腸胃不清、熱病后調養(yǎng)者食用。現代醫(yī)學證實,豆腐除有增加營養(yǎng)、幫助消化、增進食欲的功能外,對齒、骨骼的生長發(fā)育也頗為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鐵的含量;豆腐不含膽固醇,為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癥及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藥膳佳肴。也是兒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補充營養(yǎng)的食療佳品。豆腐含有豐富的植物雌激素,對防治骨質疏松癥有良好的作用。還有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血癌的功能,豆腐中的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下一篇:平魯紅山蕎麥 |
平魯面塑 | 平魯面塑也稱“面人”,是平魯縣的工藝品。用白面粉捏成各種禽獸、果品或各種人物形象,蒸熟再進行彩繪。面塑細致精巧,形體生動,常當作吉祥物品供人欣賞或饋贈親友。下一篇:山西蕎麥 |
山西蕎麥 | 朔州市盛產蕎麥。近年來,隨著農民市場經濟觀念的增強,蕎麥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大。含硒量居全國首位的平魯紅山蕎麥,千粒重38.8克,硒含量0.73mg/g,深受日本和東南亞國家青睞,多次入選國宴。蕎麥是原產于我國北方的古老作物。由于它生育期限短,春、夏、秋三季都可以播種,逢災年用蕎麥補種、改種都可獲得一定購收成,是較為理想的救災、備荒作物。蕎麥是雙子葉植物,在植物學分類上屬于蓼科,與單子葉、禾本科的小麥、大麥等麥類作物親緣較遠,在常見大田作物中幾乎沒什么近親,在很多方面也都表現得別具特色。 栽培蕎麥有四個種,它們分別是甜蕎、苦蕎、翅蕎和米蕎麥。甜蕎又稱普通蕎麥,其花中有蜜腺,能散發(fā)香味,引誘昆蟲,異花授粉;苦蕎又稱韃靼蕎麥,花器小,無香味,自花授粉,人工雜交極難成功;至于翅蕎和米蕎則是由于其所結瘦果棱薄呈翼狀或是瘦果兩棱之間飽滿欲裂,易露出果內的“米”而得名??傊?,無論哪種蕎麥,它們所結的種子都 有一堅硬的外殼并且是三棱型的瘦果,這在其它作物中極為少見。 蕎麥開花對日長無明顯要求,屬中日型植物,但日照時間減少可使生育期縮短,故也有人稱之為短日照作物。蕎麥 ,花量較大,每株開花可高達200O朵,但實際結實的只有10%左右,看得出蕎麥的開花也很有特點。。蕎麥面適口性好,可制成多種食品,但其蛋白質含量不高,只有11.2%,不過以甜蕎為例,其所含賴氨酸和胱氨酸 為所有谷類作物所不及,其籽粒除了含有豐富的鈣、磷、鐵之外,還含有維生素B1、B2,煙草酸、檸檬酸、蘆丁和維生 素E。我國古籍《農政全書》和《齊民要術》都記載了其多種藥效,譬如“實腸胃、益氣力、續(xù)精神…”等等。 另外,蕎麥還有豐富的野生種質資源,野蕎麥又稱金蕎 麥、老虎蕎、萬年蕎、土茯獲苓等。有一年生或多年生的甜 蕎、苦蕎和野翅蕎類型。西藏地區(qū)野養(yǎng)麥類型尤其豐富,有草本、近木質、藤本、塊根、地下肉莖等多種類型,其籽粒 可食用,全株皆可人藥。我們常見的消炎藥“金蕎麥片”就是 利用野蕎麥研制而成的。醫(yī)學界早已開始利用蕎麥治療或預 防某些痰患。 下一篇:莜麥 |
莜麥 | 莜麥含硒量居全國首位的紅山蕎麥,千粒重38.8克,硒含量0.73mg/g,深受日本和東南亞國家青睞,多次入選國宴。豌豆、馬鈴薯淀粉含量極高,為良好的制粉原料,油料以葫麻為主,味香色亮,久存不腐,亞油酸含量極高,為我國食用油之冠。在朔州糧食作物中莜麥目前的前景最好。燕麥也是一種古老的作物,在我國至少有幾千年的栽培歷史。中國以種植大粒裸燕麥為主,俗稱莜麥。朔州市的莜麥種植面積不小,以右玉、平魯為最多;雖說現今我國燕麥單產水平還沒法與小麥相比,可是,農業(yè)科技工作者對它卻寄于厚望。 燕麥籽粒中還含有維生素B1。B2 E以及鈣、磷、鐵、核黃素以及其它禾谷類作物中所沒有的皂甙,經常食用可以減少膽固醇積累,有延緩衰老之功效,這就是為什么燕麥麥 片雖然價格很貴,但在英美等國家卻極為暢銷。燕麥是一種比較抗旱、抗寒、耐堿、耐瘠、喜陰涼的長 日照作物,但不耐高溫,一般適于在38 oC等溫線以北種植。 目前主要在華北、西北的旱作農區(qū)和西南冷涼山區(qū)種植,多為地廣人稀、耕作粗放,廣種薄收之地,再加上品種退化等原因當然不可能獲得很高的產量。但是燕麥與水稻、小麥一樣為無限花序作物,條件適宜就可以增加結實小穗數和小花數,這一特點也決定了它不是天生注定的低產作物,德國和前蘇聯(lián)都曾有燕麥單產500公斤的高產記錄。70年代的綠色革命可以把稻麥變成了高產作物,通過遺傳改良也有希望使燕麥的高產潛力發(fā)揮出來,再度實現一次綠色革命。下一篇:羊拐彎 |
燙面餃子 | 燙面餃子 原料: 面粉500克,白菜200克,豆干100克,芹菜50克,姜米10克,蔥50克,熟菜油50克,蒜泥10克,味精2克,胡椒面2克,精鹽5克,白糖10克,醋10克,紅油辣椒10克,醬油50克。 做法: 1.自菜淘洗干凈,切碎,放入少量的鹽,拌勻后輕輕揉搓,將菜水擠干,豆干切成碎粒,芹菜淘洗干凈、剁碎,蔥洗凈切成未。 ?。?炒鍋置中火上,倒入菜油燒至五成熱,放入自菜、豆干、芹菜、姜米、蔥未迅速翻炒后加入味精、胡椒面、鹽及白糖鏟勻起鍋,作為餡料。 ?。?面粉在溶器內用適量開水燙熟并用手和轉、揉勻,在案板上搟成直徑6~8 厘米圓形餃子皮,包上餡后捏成花邊餃子,置籠中用旺火蒸熟。 4.將醬油、醋、紅油辣椒、蒜泥對成味汁置碟中,食用蒸餃時蘸著吃。下一篇:朔州胡油 |
朔州胡油 | 朔州胡油 |
羊拐彎 | 羊拐彎 朔州處在塞外,畜牧業(yè)較發(fā)達,牛羊自然很多,在朔州有一道特色風味叫做“羊拐彎”,其實就是羊腿關節(jié)的那一段。 “羊拐彎”的做法很多,有的是直接用高湯熬,也有的是烤,不過最常吃的就是先炸后燉,吃起來有一種蒙古烤全羊的味道,由于是羊腿的關節(jié)處,骨頭很長,所以吃起來不太方便,這到不妨礙愛吃的朋友們,只要是美味,就不在乎吃的形象了。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下一篇:燙面餃子 |
黑釉瓷器 | 黑釉瓷器 |
豆青碗 | 豆青碗 |
應縣紫皮大蒜 | 產于恒山腳下應縣小石口一帶,蒜皮紫紅,頭肥瓣大,辛辣味濃,外皮松而內瓣衣緊。如果把紫皮蒜放在大馬車輪胎下軋過去,就會看到一種奇怪現象,蒜頭在輪胎剛碰著的時候,只聽“啪”的一聲,便分成數瓣向兩側飛射出去,決不象一般蒜被壓碎。紫皮蒜做的蒜泥和一般蒜的蒜泥不同,一般蒜泥隔夜變色變味,而應縣紫皮蒜泥卻可以放二、三天,色味如初不變。 紫皮蒜品質優(yōu)良,每到秋季上市,人們便爭相購買,或編成大掛吊在屋檐頭,或攜帶它鄉(xiāng)贈送親友。 如今的應縣紫皮蒜,已成為出口的土特產品。當地諺語說:“應縣紫皮蒜,馬車軋不爛”,就是形容它的品質高超。 蒜皮紫紅,頭肥瓣大,辛辣味濃,包衣緊密 下一篇:釋迦塔傳說 |
應縣青椒 | 應縣土地肥沃、水源較為豐富、農民素質較高,發(fā)展青椒生產優(yōu)勢得天獨厚。幾年中,縣委、縣政府不斷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整合水利、農業(yè)開發(fā)資金,先后建成萬畝高效節(jié)水園區(qū)5個,發(fā)展管灌、噴灌、滲灌10萬畝,使青椒畝用水量由過去的80立方米減少到45立方米左右。 縣政府發(fā)動組織菜農成立各類協(xié)會146個。協(xié)會以青椒的育苗、栽培、銷售、加工為平臺,聚攏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戶、營銷大戶和經紀人,帶領農戶闖市場。協(xié)會無償為菜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和技術指導??h里還在187個村莊里開通了蔬菜信息網,有150多名蔬菜經紀人在網上建立了博客,適時適地與客商和菜農進行交流。應縣把科技興椒提在首位,僅2007年就在農村舉辦培訓班62期,培訓農民5.83萬人次。確立科技示范戶850戶,推廣和使用的品種110個,新技術12項,為提升蔬菜品質打下了良好基礎。 為將青椒產業(yè)做強,應縣縣委、縣政府2007年在全縣24萬畝青椒田中推廣了無公害栽培技術。全縣培育達國家A區(qū)綠色青椒2萬畝,培育保護精品青椒10萬畝。建成青椒大市場12個,年交易量達10億公斤。建成青椒預冷、恒溫庫和脫水廠37個,達到了處理能力5.5萬噸的規(guī)模,形成了全縣青椒生產、貯藏、銷售各配套加工多環(huán)節(jié)增值的良好機制。目前,應縣已成為晉北地區(qū)最大的青椒生產基地。 地域范圍 青椒產于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境內,應縣位于山西省北部,地跨東經112°58′-113°37′,北緯39°17′-39°45′之間,全縣平面圖呈平行四邊形。其東鄰渾源縣,西向平朔鄰山陰縣,北鄰懷仁縣,南毗繁峙縣、代縣。全縣現有12個鄉(xiāng)鎮(zhèn),人口28.3萬人,其中農業(yè)人口25.2萬人,農業(yè)總收入24.7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46元,工業(yè)產值8.9億元,全縣總面積1708平方公里,南北長47.5公里,東西寬46.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運輸以公路為主,縣城公路密度達到39.7公里/百平方公里。應縣地處大同盆地南端,一分山二分川,恒山、龍首、黃花三山南北拱衛(wèi)、渾河桑干河東西繞城,山列如屏,水環(huán)似帶。境內南高北低,最高海拔2333米??偵a面積2000畝,年生產總量120萬公斤。 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文歷史因素 ?。?)土壤地貌情況:應縣土壤分布受地形、地貌、水文、母質、植被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較為復雜。全縣大部分土壤為沙壤土,土層深厚肥沃,總的特點是地帶性分布不明顯,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 (2)水文情況:應縣地處大同盆地南端,大小石峪、茹越峪沖積扇,北臨鎮(zhèn)子梁水庫,西接桑干河,水資源總量1.5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 量564立方米,全縣地表水總流量0.6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開采量0.9億立方米,地表徑流主要來源于雨季洪水,應縣現有灌溉機井12000眼。 (3)氣候情況:應縣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受季節(jié)影響,四季分明,氣候變化主要受西南氣流的控制,全年變化規(guī)律一般是:年平均氣溫7.1℃,極端最高溫度36.6℃,極端最低溫度-30.5℃。季風主要集中于冬春兩季,主要風向為西南風,年平均風速2.4米/秒,最大風速20米/秒。年平均降雨量380毫米左右。降水量在年內分配不均勻,一般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占全年總降雨量的65%。年平均蒸發(fā)量為1858.5mm,主要集中在4-10月份,占全年蒸發(fā)量的75%以上。開始霜凍期一般在9月下旬,解凍期一般在次年4月下旬,山區(qū)無霜期90-110天。 ?。?)人文歷史情況:應縣青椒以其個大肉厚、色澤鮮艷、清脆味美、耐藏易運的獨特品質而倍受國人青睞,已成為聞名海內外的重要土特產品。應縣青椒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堯舜時期,便有“堯傳子耕”之說,堯王讓其長子丹朱帶著五谷、蔬菜種子從平陽來到長子這塊地平水淺的沃土上開墾種植,丹朱在這片灑遍炎帝神農氏心血和汗水的古老土地上勤勞耕作,精心栽培出了豐收的糧食、可口的鮮菜,特別是收獲的青椒(當時叫尖辣椒),口味奇特,嚼時“針扎”,含時“錐刺”,長期食用,健脾胃,增食欲,強身健腦,成為當時人們非常喜歡的一種蔬菜。 新中國成立后,應縣青椒在繼承傳統(tǒng)種植的基礎上,引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改進栽培工藝,品種質量進一步提高。生吃可當水果,烹、炒、煎、炸、煮、蒸、拌餡、腌漬食之,香美可口,加工成青椒醬常年嘗鮮,應縣青椒越來越展示出一種高品位風味,享有”天下第一甜椒”之美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應縣人民開發(fā)了這一具有傳統(tǒng)優(yōu)勢的產品,把種植青椒作為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導產業(yè),不斷發(fā)展生產條件,擴大種植面積,使青椒生產實現了區(qū)域化種植,規(guī)模化經營。全縣種植面積達20萬多畝,年產青椒9億多公斤,成為全國最大的青椒生產基地。2001年,一個集食宿、娛樂、代辦長途降溫運輸包裝、蔬菜檢疫為一體的華北最大的蔬菜批發(fā)市場(南河種蔬菜批發(fā)市場),被國家農業(yè)部指定為全國定點蔬菜批發(fā)市場之一。每年7月 中旬,來自廣東、湖南、湖北、河南、山東等省區(qū)的高架拉菜車涌進應縣,跨過長江,運進廣州、上海、深圳、海南,并轉口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等地,在國內外市場上一展風采,盡顯風流。 生產技術要求 (1)育苗設施的規(guī)格要求:選擇地勢高燥、交通方便、排灌好的地建立苗床,采用改良陽畦,塑料小棚育苗設施,并對育苗設施進行消毒處理。其規(guī)格:改良陽畦:矢高0.5m-1m,跨度2.5m-2m塑料小棚:矢高1m-l.5m,跨度2m-4.5m栽培季節(jié)采用春夏栽培 ?。?)品種的選用:選用一抗病、優(yōu)質、豐產、耐貯運、商品性好的品種。露地早春茬栽培要選擇抗病強,前期耐低溫,后期耐熱性強,前期和中期產量高的中熟和早熟品種。種子質量:符合GB16715.3-1999中2級以上要求。露地栽培青椒品種:燈籠型中晚熟品種:“中椒4號”、“中椒7號”、“屯玉9號”、“翠龍216號”;牛角型:谷雨大牛椒、鳳凰城、星光118;羊角型中晚熟品種:“保加利亞羊角椒”。 ?。?)生產過程管理:播種前,先將干種子放在55℃的熱水中浸種15分鐘,并不斷攪拌,撈出種子,再在30℃的溫水浸泡6-8小時,并用手搓,爾后撈出種子,用細棉紗包好,放在25-30℃的熱炕上催芽,每天用清溫水淘洗3-4次,5天待70%的種子“露白”即可播種。苗床營養(yǎng)土配制,選擇過篩的豆茬或本科糧食作物茬的砂壤土3份,撒施腐熟的馬糞,廄糞或雞糞5份,爐灰渣1份,每立方米床土加入1.5kg的過磷酸鈣和250克尿素,淺鋤兩遍,把lcm以上的畦土與肥料充分拌勻,耬平后輕踩一遍,再樓平。苗床土消毒于苗床中按1平方米用藥10克,混入多菌靈加10倍細土拌勻,均勻撒于苗畦面,劃鋤入土耬平播種。播種期:3月20日左右,根據種子大小及定植密度,一般每平方米用種10-15克。 播種方法:春季保護地生產,可在棚內土溫12℃左右,氣溫20℃以上時播種。播種前用噴壺往床面上灑少量熱水,并均勻鋪撒少量藥土(每平方米10克)或0.5cm厚營養(yǎng)土,播時將“露白”的種子拌入細土,細篩充分搖動,待種子變成大小均勻的單粒后,用手輕輕均勻撒入剛滲水的苗床中,上蓋1cm 厚細土,然后再蓋塑料膜保濕保溫。為了防止出土戴帽,可在幼苗剛拱土時再覆0.5cm細土。 出苗后:揭開塑料膜降溫,從幼苗拱土至出齊苗,要逐漸降苗床溫度,保持白天20-25℃,夜間16-20℃,如發(fā)現苗床有裂裂縫,可撒一層細土彌縫。出齊苗至l片真葉期,加強放風,保持在白天22-24℃,夜間12-14℃。及時間苗:幼苗出土后,在子葉展開時要進行間苗,淘汰劣苗和病苗,按1.5-2cm苗距選留下胚軸粗實,子葉舒展,色澤鮮綠的幼苗。 幼苗分苗:當幼苗展開2葉一心時,要進行分苗,于分苗前3-4天,對幼苗進行低溫鍛煉,白天20-25℃,夜間12-14℃。一般分苗第一次按5cm×5cm,第二次分苗10cm×10cm,并澆足水,覆土促進緩苗。 分苗后肥水管理,苗期以控水控肥為主,在秧苗3-4葉時,結合苗情追促苗肥。煉苗:早春育苗,于定植前5-6天,只要沒霜,撒除任何覆蓋物進行煉苗。壯苗指標:苗高18-22cm,莖稈粗壯墩實,單株有9-13葉展開,葉片肥厚,葉色深綠具有光澤;根系發(fā)達,乳白色,無病蟲害;植株普遍現蕾。早春季節(jié),6-7片葉即可定植。 (4)產品收獲:適時分批采收,當果皮變綠色,較堅硬且皮色光亮時,即可采收。尤其門椒采摘應早,防止影響上層果實膨大。露地栽培必須在初霜前采收完畢,產品質量必須符合NY5005要求。 ?。?)生產紀錄要求:建立技術檔案。將青椒生長過程中的每一個技術環(huán)節(jié)及采取措施詳細記錄,建立檔案備查。整枝打杈,門椒采收后,植株基部易長出側枝消耗養(yǎng)分,應及時除掉,到結果中后期,下部椒果采收后,應及時摘除植株下部的老葉、黃葉、病葉和無效葉,以利用通風透光,防止病蔓延。 產品典型品質特性特征和產品質量安全規(guī)定 應縣青椒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營養(yǎng)豐富,據科學鑒定:每100克青椒含維生素C0.037%,胡蘿卜素0.011%,礦物質0.034%,碳水化合物0.0018%和蛋白質等人體所必需的大量物質,長期食用,不僅可潤滑肌膚,駐留青春,強身壯骨,補脾益氣,生身調經,而且可預防和減輕腦血栓、敗血病、血吸蟲、乳腺增生,并對胃癌、肺癌、肝癌、子宮癌、乳腺癌等病癥也有明顯的療效。 應縣青椒2004年7月30日被國家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中心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并在國家商標局以“應州綠”商標注冊。 包裝標識等相關規(guī)定 原料(青椒)從訂有供銷協(xié)議的基地購進青椒。把不符合標準的小、破、蟲果、畸形等雜、劣果揀去。按每箱20公斤裝。包裝上應注明“應縣青椒”農產品地理標志字樣。 下一篇:應縣豆青碗 |
應縣陶瓷 | 應縣地處山西北部,山川形勝,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俊采星馳,素有“龍鳳之鄉(xiāng),宰相故里”的美譽,是山西省文化旅游大縣。以往提起應縣,浮現在人們腦海中的首先是與法國的埃菲爾鐵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并稱為“世界三大奇塔”的應縣木塔。如今,陶瓷這一中華民族藝術百花園中的絢麗奇葩將成為應縣的新名片。 近年,應縣以打造全國一流的日用陶瓷生產基地為目標,不斷推進傳統(tǒng)陶瓷企業(yè)的升級改造,加大新產品研發(fā)、品牌創(chuàng)建和人才培養(yǎng)力度,陶瓷產業(yè)整體轉型提速。目前,全縣擁有陶瓷企業(yè)17家,生產線21條,主要產品有日用瓷、禮品瓷、工藝美術瓷三大類50個系列,上千個品種,年生產能力4.6億件,年產值5.1億元,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大中城市,出口俄羅斯、日本、韓國等歐亞國家。 應縣將全力打造陶瓷會展中心。該項目位于應縣南四環(huán)路路南,占地面積50畝,及多功能產品展廳、商務洽談辦公場所、會議、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該項目的建設,極大地推動當地及周邊地區(qū)陶瓷產業(yè)的發(fā)展,擴大本地區(qū)陶瓷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樹立北方瓷都形象。下一篇:應縣滴溜 |
懷仁羔羊肉 | 懷仁縣肉羊行業(yè)協(xié)會獲得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頒發(fā)的“懷仁羔羊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證書,注冊有效期限10年,這是懷仁縣首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這不僅是懷仁縣工商局大力實施商標戰(zhàn)略、積極開展“一縣一業(yè)”工程的成果,同時也實現了該縣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零”的突破。 近年來,基于懷仁肉羊養(yǎng)殖已經具備一定規(guī)模及“全省肉羊養(yǎng)殖示范基地縣”等政策扶持的有利條件,今年年初,懷仁縣工商局積極幫助縣肉羊行業(yè)協(xié)會,申報了“懷仁羔羊肉”這一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近日,懷仁縣肉羊行業(yè)協(xié)會終于收到了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頒發(fā)的“懷仁羔羊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證書。得到這一消息,該縣的養(yǎng)殖大戶們高興地表示,今后再也不怕懷仁羔羊肉沒有商標品牌,而白白將大部分利潤拱手讓人了?!皯讶矢嵫蛉狻钡某晒ψ裕瑯酥局鴳讶士h已成為全國肉羊養(yǎng)殖大縣,而且還將為它實現全國羊肉商品生產大縣的目標更邁近一步。 下一篇:閃塌嘴 |
右玉羊肉 | 香味濃郁、肉質鮮嫩,肥瘦相間,肥而不膩、食之爽口。煮沸后肉湯透明澄清,脂肪具有清香之味。 產地: 右玉縣立足當地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和豐富的林草資源,推行“企業(y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yè)化發(fā)展模式,大力發(fā)展以養(yǎng)羊為主的畜牧業(yè)。目前,全縣羊飼養(yǎng)量達到65萬只,肉羊養(yǎng)殖戶達2.3萬戶,縣內涌現出玉羊公司等一批肉羊加工龍頭企業(yè),不僅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yè)發(fā)展。 地標: 2010年,國家農業(yè)部準予右玉縣“右玉羊肉”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地域保護登記,其成山西省首個榮獲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畜產品。 劃定的地域保護范圍為右玉縣新城鎮(zhèn)、右衛(wèi)鎮(zhèn)、威遠鎮(zhèn)、元堡子鎮(zhèn)、高家堡鄉(xiāng)、牛心鄉(xiāng)等10個鄉(xiāng)鎮(zhèn)321個行政村,現飼養(yǎng)量65萬只,年產量4500噸。保護區(qū)域范圍內飼草飼料資源豐富,水源充足,牧坡寬闊,森林覆蓋率達到50%以上,有利于右玉肉羊的高品質、標準化養(yǎng)殖。地域保護范圍內符合的單位和個人,可向登記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志。 地域范圍 右玉羊肉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境內的新城鎮(zhèn)、右衛(wèi)鎮(zhèn)、威遠鎮(zhèn)、李達窯鄉(xiāng)、楊千河鄉(xiāng)、牛心鄉(xiāng)、高家堡鄉(xiāng)、白頭里鄉(xiāng)、元堡鎮(zhèn)、丁家窯鄉(xiāng)等10個鄉(xiāng)鎮(zhèn)321個行政村。位于晉西北邊陲,(央視熱播電視連續(xù)劇《走西口》中的“西口”即指山西省右玉縣殺虎口。)地處東經112°6′---112°38′,北緯39°41′---40°17′,海拔1400米,全縣國土總面積196800公頃。保護規(guī)模65萬只(年存欄35萬只,年出欄30萬只),年產量是4500噸。 下一篇:右玉熏雞 |
懷仁陶瓷 | “懷仁陶瓷”商標日前已通過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核準注冊,成為山西省第一件陶瓷產品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乩順酥咀C明商標是標示某種商品來源于某地區(qū),并且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其他特征,主要由地理的自然因素決定的標志。申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是目前國際上保護特色產品的一種通用做法。通過申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可以合理、充分地利用與保存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地理遺產,有效地保護優(yōu)質特色產品和促進特色行業(yè)的發(fā)展?! 讶侍沾芍袊乩順酥咀C明商標旗下核定使用的商品包括盆、碗、盤、壺、餐具、缸、壇、罐等日用瓷器以及瓷藝術品。批準有金沙灘、桑干河、兩狼山、賽玉、黃花梁、清涼山6個商標名稱下一篇:懷仁羔羊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