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 | 簡介 |
---|---|
九華山 | 九華山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湃A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內,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與人文勝景為特色的山岳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首批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安徽省“兩山一湖”(九華山、太平湖、黃山)旅游開發(fā)戰(zhàn)略的主景區(qū)。景區(qū)規(guī)劃面積120平方公里,保護面積174平方公里,由11大景區(qū)組成?! 【湃A山天開神奇,清麗脫俗,是大自然造化的精品,有“蓮花佛國”之稱。境內群峰競秀,怪石林立,九大主峰如九朵蓮花,千姿百態(tài),各具神韻。連綿山峰形成的天然睡佛,成為自然景觀與佛教文化有機融合的典范。景區(qū)內處處清溪幽潭、飛瀑流泉,構成了一幅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還有云海、日出、霧淞、佛光等自然奇觀,氣象萬千,美不勝收,素有“秀甲江南”之譽?! 【湃A山氣候溫和,土地濕潤,生態(tài)環(huán)境佳美,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有1460多種植物和216種珍稀野生動物?;谏鷳B(tài)的多樣性和完整性,九華山季節(jié)分明,四時之景不同。春天,滿山吐芳,百鳥和鳴;夏天,佳木繁陰,谷風清涼;秋天,層林盡染,別富情趣;冬天,瓊樓玉宇,超然空靈。四時美景不同,讓人嘆為觀止?! 【湃A山以地藏菩薩道場馳名天下,享譽海內外。公元719年,新羅國(韓國)王子金喬覺渡海來唐,卓錫九華,苦心修行75載,99歲圓寂,因其生前逝后各種瑞相酷似佛經中記載的地藏菩薩,僧眾尊他為地藏菩薩應世,九華山遂辟為地藏菩薩道場。受地藏菩薩“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宏愿感召,自唐以來,寺院日增,僧眾云集,香火之盛甲于天下。九華山現存寺廟99座,僧尼近千人,佛像萬余樽。長期以來,各大寺廟佛事頻繁,晨鐘暮鼓,梵音裊裊,朝山禮佛的教徒信眾絡繹不絕。九華山歷代高僧輩出,從唐至今自然形成了15樽肉身,現有5樽可供觀瞻,其中明代無瑕和尚肉身被崇禎皇帝敕封為“應身菩薩”,1999年1月發(fā)現的仁義師太肉身是世界上唯一的比丘尼肉身。在氣候常年濕潤的自然條件下,肉身不腐已成為生命科學之謎,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更為九華山增添了一分莊嚴神秘的色彩?! 【湃A山文化底蘊深厚。晉唐以來,陶淵明、李白、費冠卿、杜牧、蘇東坡、王安石等文壇大儒游歷于此,吟誦出一首首千古絕唱,黃賓虹、張大千、劉海粟、李可染等丹青巨匠揮毫潑墨,留下了一幅幅傳世佳作。唐代大詩人李白三上九華,寫下了數十首贊美九華山的不朽詩篇,尤其是“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的詩句,成了九華山的“定名篇”。九華山現存文物2000多件,歷代名人雅士的詩詞歌賦500多篇,書院、書堂遺址20多處,其中唐代貝葉經、明代大藏經、血經,明萬歷皇帝圣旨和清康熙、乾隆墨跡等堪稱稀世珍寶。 九華山“吃住行游購娛”服務體系優(yōu)化提升,“商養(yǎng)學閑情奇”旅游新要素日臻完善?,F有4星級賓館3家,3星級賓館7家及各類飯店、旅館,床位15000余張。還有一流的架空索道、地面纜車、環(huán)保大巴、瑜伽基地、攝影基地和琳瑯滿目的旅游特色商品,從不同角度滿足著游客的需求?! 【湃A山處在南京、上海、杭州、武漢、合肥、黃山之間,隨著合肥~九華山~黃山高速、沿江高速、京福高鐵、寧安高鐵等交通大動脈相繼在九華山腳下交匯,以及九華山機場面向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個航班的開通,九華山的外部交通條件充分改善,到九華山旅游觀光、祈福祈愿將變得更加舒適和便捷?! 檫M一步提升旅游景區(qū)品位,努力打造世界佛教文化觀光勝地,近年來,九華山重點實施旅游環(huán)境優(yōu)化提升工程,積極開展九華街區(qū)整治和柯村新區(qū)開發(fā),旅游設施得到了充分改善,旅游環(huán)境進一步優(yōu)化。九華山上,寬敞的步行街道,整治一新的休閑廣場,還綠的生態(tài)停車場,人性化的交通設施,星級化的旅游公廁,讓你感受到方便、舒適、快捷的旅游服務;九華山下,99米高的地藏菩薩銅像,明亮的游客服務中心大樓,一排排整裝待發(fā)的旅游車輛,鱗次櫛比的沿街商鋪,構成了一卷卷充滿生機、極具活力的旅游畫面,旅游的個性化、人格化、主題化得到充分體現?! ⌒畔碓矗壕湃A山風景區(qū)管理委員九華山 九華山 九華山 九華山 九華山 九子巖九華山祗園寺吊橋庵九華山化城寺肉身寶殿長生庵旃檀禪林百歲宮天臺寺九華山天柱峰景區(qū)回香閣龍庵小天臺天池庵華天寺旃檀林 信息來源:九華山風景區(qū)管理委員 |
石臺牯牛降 | 石臺牯牛降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襞=倒欧Q“西黃山”,是黃山山脈向西延伸的主體,以雄、奇、險、秀著稱,山岳風光秀美綺麗。境內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江南通志》記載,黃山有三十六垣(yuan,頹垣斷壁),與歙之黃山相峙,其最高者古牛崗可望匡廬??梢姡襞=翟诠糯团c黃山齊名,最高峰“牯牛大崗”,海拔1727.6米,似牯牛頂天而立。與著名的黃山(1873)、清涼峰(1787)同為皖南三座高峰,自西向東,猶如三尊巨人,并肩屹立在安徽南部?! £襞=禋v經滄海桑田的變化,約在8.5億年前的雪峰造山運動中,使其主體抬起,結束海侵歷史,在距今約2億年逐步形成的中生代印支運動中,使牯牛降的北部也抬起,與其主體融為一體,并有花崗閃長巖體侵入。后又經燕山運動、喜馬拉雅山運動,大自然的偉力和奇巧,將牯牛降山體塑造得雄偉而綺麗,峰巒巍峨,峭壁深淵,成為皖南又一座壯麗的大山。由于牯牛降山區(qū)成陸歷史悠久,地形變化復雜,所以至今還能發(fā)現大量曾經生活在距今約7000萬至200萬以前的第三紀和第四紀早期的古老動植物種類。如:第三紀以前的孑遺樹種杉木、紅豆杉、三尖杉等,銀杏則是著名的“活化石”。 牯牛降蘊藏著大量的生物種類。據不完全統(tǒng)計,這里有各類植物230科、726屬、1348種,其中有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13種、動物29種,另外,這里爬行類也很豐富,其中蛇類就有26種以上,故稱為“蛇的王國”?! ≌且驗檫@里自然條件復雜,生物資源豐富,生態(tài)系統(tǒng)完好,使牯牛降成為“華東地區(qū)動植物基因庫”,被生態(tài)學者稱為“綠色自然博物館”。牯牛降既是我國著名的綜合自然保護區(qū),也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山岳型旅游風景區(qū)。這里青山綠水相依,煙云變化無常,于險峻中見溫柔,秀美中見恬靜,奇幻中見優(yōu)雅,生態(tài)環(huán)境極為優(yōu)美,自然風光集雄、奇、幽、秀于一身。而且,這里人杰地靈,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有明末復社領袖、文學家、愛國詩人吳應箕的遺跡、古雪山民釣石,以及折射著中國大半個世紀歷史風云的標語墻…… |
怪潭景區(qū) | 怪潭景區(qū)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痔妒菄褹AAA級景區(qū)。皖南石臺縣有條著名的秋浦河,河水澄碧似秋,兩岸風景如畫。唐代詩人李白曾數游秋浦河,留下了膾炙人口的《秋浦河十七首》,如“山雞羞綠水,不敢照毛衣”、“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的詩句就是秋浦秀色的真實寫照。秋浦河道有著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兩岸古樹依依,河道灘險水急,很多河段很適宜漂流?! 」痔镀鲄^(qū)位于秋浦河最上游,是江南最早開發(fā),最長漂程,最具刺激,最大規(guī)模的漂流區(qū)。怪潭景點很具特色,兩岸綠樹成蔭,怪石嶙立;河道曲折蜿蜒,水流喘急,是十分理想的漂流場所,被游客贊譽為“皖南第一漂”?! 」痔毒皡^(qū)有冠定石臺縣名的氣勢雄偉的“三埭石”;春秋戰(zhàn)國時楚國金幣始祖發(fā)掘地周文王廟遺址;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奇石園;神秘莫測五顏六色的怪潭水、姜子牙釣魚臺上的“人間瑤池”;唐朝詩仙李白為秋浦河源頭所作的著名詩篇;嘆為觀止的“樹藤戀”;天然古董奇石灘;開心刺激、有驚無險的怪潭漂流;有“高濃度的森林大氧吧”和國家濕地公園,景區(qū)內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含量達18300個,使人感到特別神清氣爽,返老還童;來此觀景的詩人這樣評價:“一步觀景,三步稱奇,七步喊怪,十步之外目瞪口呆?!?/p> |
蓮峰云海景區(qū) | 蓮峰云海景區(qū)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彿逶坪>皡^(qū),坐落在九華山蓮花峰,它位于九華山后山是九華山脈第一峰,因其峰上下常年云霧繚繞,變化萬千,得名“蓮峰云海”,此乃九華十景之一。又由于蓮花峰山形酷似文房四寶中的筆架,所以又稱“筆架山”,目前景區(qū)面積400畝,保護面積1000畝。蓮峰云海是九華山后山旅游帶的重要接待景區(qū),倚山而建,就勢造景,園即是山,山即是園,妙趣天成?! ≡摰貐^(qū)植被良好,森林茂密,空氣清新,無污染。土壤、地表水等無污染,據環(huán)保部門檢測,園區(qū)內二氧化硫含量、總懸浮物顆粒可吸入顆粒等含量均低于國家規(guī)定的大氣環(huán)境質量指標,地表水均符合國家地面水環(huán)境一級標準、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達到10000個每立方厘米,步入其間,心曠神怡,延年益壽。這里歷史悠久,佛教文化淵遠,留下很多名人筆墨和歷史古跡,已經發(fā)現和正在考證的有宋代石屋、石橋、明、清時期的寺廟、太平天國的兵寨、一些古代石刻、石塔、碑銘、古墓,這些人文歷史景觀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考古研究價值,常年在“蓮峰云?!钡幕\罩之下,每處建筑和景點皆因勢造景,巧奪天工?! ⊙皡^(qū)內石板路道,緩慢而行,或款步茂林樹下,枝蔓隱逸;或穿行巨巖溪旁,苔痕敷道,泉水叮咚。四周山巒起伏,層巒疊翠,金山紅葉,篁竹逶迤。更有石徑通幽,垂瀑,深潭,時隱時現。小石潭水,或流漫飛瀉,布澤流瓔;或跌巖成潭,清涼宜人。微風吹拂,林濤陣陣,鳥鳴回響。果園、茶園,垂釣園,更有佛塔、僧尼古墓點綴其間。修篁深處,更有杏黃色高庵古寺——悟真茅棚隱居其中。有:連峰云海、達摩面壁、悟真茅蓬、金山紅葉四處景點搖曳生輝。 大詩人李白當年巡游仙道來至九子山,賦詩云:“綠水空中掛,秀出九芙蓉?!避饺卣呱徎ㄒ?。李白將九華山的九大主峰喻為的九朵蓮花,而蓮花峰正是東起第一朵。蓮花峰以石為峰,抽蕊拆瓣,天工琢成。它海拔1094米。毗鄰黃山,西接蕪湖,東連匡廬。銜皖南山脈之奇秀,挾太平、長江之浩蕩。巉巖峭拔,石骨崢嶸,摩云接天。登臨蓮花峰之巔,大千世界,盡收眼底。每當雨霽放晴,山氣清白,山澗深壑,紫云煙霞,猝然而起。如平湖之水,出諸峰之半。青峰在其上,蒼翠如初。其氣磅礴彌漫,若波濤之洶涌,良久乃散。唯此峰出入云表,獨現天庭,有芙蓉亭亭出水之態(tài)。史稱:蓮峰云海,乃九華之勝景。詩僧圓道作詩曰:蓮聳青霄碧欲流,峰浮嵐滴正三秋。云天縹緲關心遠,海宇澄清爭上游。 來至蓮峰腳下,抬頭仰望,俯仰之間,頓現一尊巨石立于蓮峰之巔,仿如達摩祖師,面壁禪修。其神情姿容,惟妙惟肖。其石紋理清晰,其神態(tài),衣裳褶紋,隱約可見,宛如天然菩提達摩雕塑,立于奇峰巉巖之上。相傳:摩訶迦葉尊者的第28代傳人菩提達摩,當年離開嵩山少林寺,一葦渡江后,便來到九華山,見蓮花峰高聳云端,仿如菩提蓮花寶座,前去拜祭,整日面對石壁,稽首靜立。這樣,入定,開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感動尊者。遂點化成佛,立于蓮花峰之側,感日月變化,受萬峰朝拜。于此,遂創(chuàng)立佛教界不說法,不持律,默然終日面壁,雙眼閉目,靜立參禪,“明心見性,苦心練魔”。 每到秋天即將散盡,11月中旬,漫山遍野的楓林紅葉像火焰一般,霜后更呈深紫紅色。紅彤彤彩霞般的紅葉,如厚厚金紅色的地毯,仿佛置身于絢麗奪目的金色的宮殿之中。一陣清風而過,樹葉發(fā)出“嘩嘩”的聲響,猶如交響樂隊行板歡快渾厚的和聲。那些飄落的紅葉,落英繽紛。登高遠眺,遠山近坡,鮮紅、粉紅、猩紅、桃紅,淺黃色,層次分明,瑟瑟秋風中,似紅霞排山倒海而來,整座山似乎都搖晃起來了,又有蒼巖、松柏、翠竹點綴其間,紅綠相間,瑰奇絢麗。如果說梅花飄落如胭脂飛雪,那么金山紅葉,飛舞猶如滿山盡戴黃金甲。金山楓林紅葉之美,艷麗如火,讓人心生無限眷戀、依依不舍。 整個生態(tài)園,景象萬千,集石、水、林,樓為一體。典型的徽派建筑,大型的停車場,會議中心,網球場。曲橋回廊,草坪綠化,石刻碑林。園區(qū)內“石、水、林,樓宇,”多樣化的物種綠化生態(tài)系統(tǒng),儼然是一處天然氧吧。它空氣新鮮,沁人肺腑。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游,可居,情趣天成,情景交融。 蓉城鎮(zhèn) 青陽縣轄鎮(zhèn),縣府駐地。1957年始設蓉城鎮(zhèn),后改城關鎮(zhèn),1963年撤城關鎮(zhèn),并入城關公社,1982年復名蓉城鎮(zhèn)。位于縣境中部偏西,面積52.5平方公里,人口3.4萬。318國道過境。青(陽)銅(陵)、青(陽)石(臺)、青(陽)黃(山)公路在此交會,為皖南交通樞紐。青通河南北貫穿。轄蓉城、富陽、雙河、高陽、九華、龍子口、西峰、龍山8個居委會及牌樓、城東、城北、…… 詳細++ |
九華山大愿文化園 | 九華山大愿文化園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湃A山大愿文化園,從1995年緣起動意建造大愿佛圣像,1998年批準立項,1999年9月9日破土動工,2002年規(guī)劃延伸擴大,歷時17年,終于在2012年7月以莊嚴神圣的姿態(tài),向世人揭開她神秘的面紗。這尊宏偉壯觀的銅像,是九華山佛教史、中國佛教史乃至世界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是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萬年之計,是中國宗教藝術的一大創(chuàng)舉?! 【湃A山大愿文化園占地面積1500多畝,是一座專為弘揚地藏菩薩大愿文化建設的主題公園。共有4個單元,分別是:“向往地藏”、“親近地藏”、“贊頌地藏”、“朝禮地藏”?! ≡趨⒂^游覽過程中,大家可以有趣地發(fā)現,在我們大愿文化園,分別有9個“世界之最”,9個“地藏之謎”。到底是哪9個“世界之最”,哪9個“地藏之謎”,待會兒我會向大家一一進行講解。 我們大愿文化園建在九華山麓的柯村,無論從她的外延還是內涵,都離不開九華山,與九華山一山相依,一脈相承?! ∶利惗稚衿娴木湃A山,她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有“靈山圣境,蓮花佛國”之美譽,中國“東南第一山”之美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蜚聲于四海內外?! ≡诰湃A山歷史發(fā)展進程中,有兩個人物非常值得一提,一位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另一位就是以地藏菩薩應化身降世于中國九華山的金地藏。地藏菩薩是我們本次“禮佛之旅”的中心人物,大愿文化是我們參觀游覽的核心內容?! ∠日f一說李白。九華山,舊稱“陵陽山”,唐天寶八年(749年),也就是1200多年前,大詩人李白游歷九子山時,見“高數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花”,不由詩興大發(fā),寫下了“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的詩句。從此以后,“九子山”就改名為“九華山”。一字千金,萬古流芳?! ≡僬f一說金地藏。唐開元7年(719年),距今大約1290多年間,24歲的新羅國王族近親金喬覺,帶著神犬“諦聽”,航海來到中國,他幾經輾轉,最后卓錫九華。唐貞元十年(794年),金喬覺圓寂,三年后,“肢體柔軟,骨節(jié)有聲,顏貌如生,誦稱肉身?!鄙缴仙妼⑺醋魇堑夭仄兴_靈跡示現,因其俗姓“金”,法號地藏,故稱為“金地藏”。從此以后,九華山便被辟為地藏菩薩道場,香火綿延,千載不絕。 大家從“九華山大愿文化園”這個名稱上,不難看出,九華山是集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于一身,其人文旅游資源,主要指的就是地藏菩薩大愿文化?! 按笤肝幕保傅木褪恰暗夭匚幕?,體現的是地藏菩薩“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精神。九華山大愿文化園,就是集中展示九華山地藏文化的重要國際性佛教道場?! ?/p> |
秋浦河鄉(xiāng)村漂流景區(qū) | 秋浦河鄉(xiāng)村漂流景區(qū)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锲趾悠靼l(fā)源于皖南深山區(qū)(森林覆蓋率87%)石臺縣境內的秋浦河,河水澄碧如秋,兩岸風景如畫?! ∏锲趾悠鞫巫罹咛厣簝砂豆艠湟酪?、河道灘險水急,李白筆下的“水車嶺、駝鳥灣、魚梁壩等悉數再現。游客乘竹筏漂流,可追尋詩仙詩蹤,體驗唐詩神韻?! √拼娙死畎讛涤吻锲?,留下膾炙人口的《秋浦河十七首》,如“山雞羞綠水,不敢照毛衣”、“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成為秋浦河秀色的真實寫照?! ∑して?,全長15公里,途經14個險灘,礁石林立形態(tài)各異,乘坐皮筏可戲水中流熱情沖浪。 游客進入景區(qū)可在河岸推石磨、踩水車,在水上餐廳品嘗秋浦漁人竹筒飯,在沙灘上自助烘烤,在河灣里嬉水捉魚,在古柳林中彎弓狩獵,是漂流休閑的好去處。 |
杏花村旅游景區(qū) | 杏花村旅游景區(qū)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水利風景區(qū)。 千年杏花村 池州,素以“千載詩人地”之美名飲譽江南。杏花村,因詩而名垂千秋,也因詩而名揚天下。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一村”,“天下第一詩村”。 暖閣和位于池州城西的杏花村是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于一體的文化古跡,是池州最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名村。古時曾有“十里煙村一色紅”,“村酒村花兩共幽”的佳境記載。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詩人杜牧春游池州杏花村,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清明》?!扒迕鲿r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币蛟姷乃囆g魅力,僅為一個村而立志的《杏花村志》,被收入我國古代最大一部文獻《四庫全書》。然而,自晚清以后,杏花村屢遭劫難,早已面目全非。復建杏花村,一直是池州人心中的一個美麗的夢想,也是池州歷任地方官的共同夙愿?! ?999年,旅歐華人、歐洲中華文化事業(yè)發(fā)展集團董事長詹曉榮先生來池州,被這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及良好的投資環(huán)境所吸引,矢志建設杏花村,以恢復杏花村原貌。一期工程投資5000萬元人民幣復建的杏花村牌坊、杏花村古井遺址臨街仿古建筑、黃公酒壚已于2001年7月1日竣工。總建筑面積1700平方米,不僅具有皖南民居和晚唐風格,而且力求再現唐風唐俗,以酒壚為載體,重現唐時飲食文化、酒文化以及杏花村的詩文化。游人現在來這里,既能回味千年黃公酒,又能共誦杏花詩。現在杏花村復建工程步步深入,總體規(guī)劃已經池州市人民政府批準,古井園區(qū)、文化園區(qū)建設全面啟動。即將復建杏花村景點:鐵佛禪寺、西廟、古酒坊、唐村落、詩碑林等。古老的杏花村將在世人心目中更加亮麗?! ∥羧盏男踊ù逍恿职佼€,花艷如云,村中還有一家黃公酒壚,僻靜優(yōu)雅,濃酒飄香。當年任池州刺史的杜牧游覽此地時留下了:“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边@首千古流傳的詩句。自后池州杏花村成為千古名村。《池州府志》記杏花村:“舊有黃公酒罅,后廢。余井圈在民田內,上刻:黃公廣潤泉字”。明天啟及清康熙、雍正時,曾相繼于此筑事、建坊、葺祠。杏花村酒的盛名歷久不減。古井仍存,井水清冽,俗稱“香泉似酒,汲之不竭”。 池州杏花村,古有12景:平天春漲、白浦荷風、西廂煙雨、茶麥浪、三臺夕照、棲云松月、黃公酒壚、鐵佛禪林、昭明書院、杜塢漁歌、桑柘丹楓、梅州曉雪,一步一景,引人入勝。 池州杏花村1987年被列為安徽省首批省級風景區(qū)。杏花村古井文化園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西郊一公里處,交通便利,是在杏花村古井遺址基礎上建成的新的旅游景點。參觀游覽六朝長廊、懷杜軒、郎遂故居、魚龍橋、古戲臺、青蓮館、民俗村、漁歌埠、望華亭、昭明堂、醉仙湖、窺園等著名景點,感受千年詩村特有的詩、酒文化,體驗農耕文化和古老技藝,欣賞黃梅戲和武術表演,穿越八卦迷宮陣挑戰(zhàn)驚險和智力,與水牛為鄰,免費品嘗手工釀制的黃公酒,并觀看了解手工釀酒工藝。 |
九天仙寓風景名勝區(qū) | 九天仙寓風景名勝區(qū)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稍⑸缴鷳B(tài)旅游區(qū) 距縣城40余公里,為東至、石臺、祁門三縣交界,主峰位于東至縣葛公鎮(zhèn)境內,海拔1375.7米,是東至縣最高山峰,天氣晴朗時可東望黃山、南觀三清、西望鄱陽、北眺齊云,有231省道與祁門、黃山相連。旅游區(qū)生態(tài)完整,天然林覆蓋面積一萬余畝,森林覆蓋率達到 90.7%。這里有著皖南山區(qū)最大的瀑布群,在山高林深氣溫低的環(huán)境下,又造就了外冰內水的冰瀑奇觀?! ⊥瑫r山中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蘊藏著娃娃魚、麋鹿、云豹、獼猴、鴛鴦、白鷴、穿山甲、黑熊、野猴、獐子等野生動物70多種,有鵝掌秋、銀杏、香果樹、永瓣藤、皂莢樹等珍稀植物近千余種,隨著海拔的變化,動植物物種分布層次分明,林木蒼翠,溪流碧透,奇石崢嶸,被譽為東至的天然綠色寶庫,是東至最美鄉(xiāng)村中“自然美”的代表作。同時這里曾是革命老區(qū),留下了許多的革命遺址,有韓世忠、梁紅玉抗金和鄭三俊等英雄的活動遺跡、保存完好的古徽道、歷史悠久的古老村寨等人文景觀十余處,是我縣境內罕見的旅游資源富集區(qū)。 |
池州升金湖 | 池州升金湖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不丈鸷壹壸匀槐Wo區(qū) 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qū)與東至縣境內,與安慶市隔長江相望,周邊涉及8個鄉(xiāng)鎮(zhèn)、43個行政自然村。由升金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管理。升金湖省級自然保護區(qū)成立于1986年,1997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保護對象為白頭鶴等珍稀水禽和濕地生境。保護區(qū)總面積333.4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區(qū)101.5平方千米,緩沖區(qū)103平方千米,實驗區(qū)128.9平方千米。升金湖濕地被列為中國重要濕地,濕地面積333.33平方千米。保護區(qū)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呈現夏季濕熱、冬季干寒的氣候特點。年均氣溫16.1℃,最高氣溫40.2℃,最低氣溫﹣12.5℃。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年均梅雨量333毫米。年均蒸發(fā)量758毫米,年均日照時數1474小時,無霜期240天。 濕地狀況 保護區(qū)濕地地處長江下游南岸,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南部屬九華山山脈的一部分,為低山丘陵,西北部為沿江沖積平原。濕地以湖泊濕地、沼澤濕地為主,主要由升金湖及毗鄰的沼澤地組成。升金湖為保護區(qū)主要水體。因湖中日產魚貨價值“升金”而得名,曾名生金湖、深泥湖。為斷裂帶局部凹陷洼地經長江泥沙長期淤塞積水而成。原與長江溝通,后皖河、漳河兩閘及東隔堤建成后,成為水庫型湖泊。呈東、西向延伸,被中部石壩與節(jié)制閘分成東、西兩部分,東部名下湖(青草湖),西部名上湖(武昌湖)。水位13.84米,長25.5千米,最大寬9100米,平均寬3900米,湖岸周長165千米,面積100.5平方千米,其中上湖42.1平方千米,下湖58.4平方千米。最大水深4.31米,平均水深3.43米,蓄水量3.45億立方米。每年7~9月為汛期,12月至翌年2月為枯水期。湖水平均透明度1米以上,PH值8.54,礦化度74.08毫克/升,屬重碳酸鹽類鈣組Ⅱ型淡水湖。集水面積1083.7平方千米。湖水依賴地表徑流及湖面降水補給,主要有太慈河、茅家河、雅灘河等入湖河流,花涼亭水庫、麻塘水庫有少量尾水入湖,出湖水流經幸福河、新漳河排入長江。升金湖通過水道與長江相連,湖水水位隨河水水位漲落,春季長江洪水提高湖泊水位,夏季水位達3米,秋季和初冬水位下降,露出大片沼澤地、草灘和泥灘,水位降低至0.8米。湖床自南向北傾斜,形成現代沖積層,土壤為黃色亞黏土、粉砂、沙礫。東南部湖岸為中生代三疊紀與古生代二疊紀地質構造,以灰?guī)r、頁巖為主,西北部湖岸為第四紀地層結構,以亞黏土、沙粒為主。黃紅壤為保護區(qū)內地帶性土壤,主要分布于東、南面低山丘陵地區(qū),西、北面及沿湖四周灘地分布有潮土和水稻土?! ∩镔Y源 保護區(qū)內濕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良,動植物種類豐富多樣。①植物資源。區(qū)內植被主要分為水生植被及陸生植被,水生植被面積86.7平方千米,植物種類有13科19屬21種,其中沉水植物6種,浮葉植物4種,漂浮植物2種,挺水和濕生植物9種,可分為6個群系組15個群系,以苦草、黑藻、菰、菱角、馬來眼子菜、聚草為優(yōu)勢種。陸生植被主要分布在東南部低山丘陵及西北崗地平原上,有杉木、馬尾松、河柳、意楊、香椿等樹種。②動物資源。區(qū)內共有魚類62種;兩棲和爬行類21種;獸類52種;鳥類71種,其中水鳥84種,山林鳥87種,水鳥中有61種為冬候鳥,以鸻形目、雁形目、鸛形目、鷗形目鳥類為主,13種為夏候鳥,4種為留鳥,6種為旅鳥;浮游動物91種,其中原生動物7種,輪蟲10種,枝角類68種,橈足類6種,以砂殼蟲、太陽蟲、變形蟲、長刺異尾輪蟲、壺狀臂尾輪蟲、長三肢輪蟲、針簇多肢輪蟲、右突新鏢水蚤等為優(yōu)勢種;底棲動物29種,其中軟體動物腹足類10種,瓣鰓類8種,環(huán)節(jié)動物寡毛類4種,節(jié)肢動物甲殼類5種,水生昆蟲2種,以環(huán)棱螺、湖螺、紋沼螺、河蜆、尾鰓蚓和搖蚊幼蟲等為優(yōu)勢種。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有7種,包括白頭鶴、白鶴、白鸛、黑鸛、白肩雕、大鴇、黑麂,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有20多種,包括胭脂魚、虎紋蛙、鬣羚、穿山甲、水獺、小靈貓、白枕鶴、灰鶴、白琵鷺、黃嘴白鷺、小天鵝等。升金湖濕地為中國主要的鶴類越冬地之一,有“中國鶴湖”之稱,來此越冬的鶴類以白頭鶴種群數量最大,一般在350~500只,占世界總數的1/20。 保護工作 保護區(qū)管理局下設長嶺、唐田2個管理站及5個保護點,設立宣教中心、科研救護中心、林業(yè)派出所,在湖區(qū)和醒目的路口共埋設50塊固定宣傳牌。池州行署頒布《升金湖水禽自然保護區(qū)管理辦法》、《保護區(qū)社區(qū)管理鄉(xiāng)規(guī)民約》,成立池州地區(qū)升金湖自然保護聯(lián)合委員會,每年冬季聘用臨時管理人員組成巡護隊伍,依法對保護區(qū)進行巡護監(jiān)測。保護區(qū)于2003年參加“濕地使者行動”,對升金湖湖區(qū)及周邊村落進行調查和環(huán)保宣傳活動。2004~2005年兩次參與世界自然基金會組織的長江中下游越冬水鳥冬季調查活動。1992年保護區(qū)被列為中國40個具有國際意義的自然保護區(qū)之一,1995年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qū)網絡,1997年加入東北亞鶴類網絡,2005年加入東亞-澳大利西亞涉禽網絡。國際鸛類專家組、國際鶴類基金會、日本雁類保護協(xié)會、日本伊豆沼澤保護區(qū)、美國森林濕地研究中心、德國濕地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等組織的負責人、專家曾多次來保護區(qū)考察。 |
池州仙寓山 | 池州仙寓山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稍⑸綑M跨安徽省東至縣和石臺縣境內,為東至、石臺、祁門三縣交界,是黃山的西脈。仙寓山主峰海拔1376米,是皖南第四高峰。有著皖南山水的自然屬性和文化上的徽派特點。仙寓山,顧名思義,就是神仙寓所所在的山,即神仙居住的地方,這里曾出現過“七仙女下凡”的奇特天象。關于山水的文字、圖片,總是帶著某種欺騙性。而仙寓山的不同凡響,她的若有若無的仙氣,她的一些傳奇之處,卻超出了現有文圖的反映?! ∠稍⑸皆跂|至、石臺兩縣內已劃了明確的山脈界限,在東至縣范圍內稱為“九天仙寓”,在石臺縣范圍內則直接稱為“仙寓山”。 仙寓山景區(qū)是一個集優(yōu)美的自然生態(tài)和悠久的古址文化于一體的生態(tài)文化旅游區(qū)。這里有始建于唐代,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櫸根關古徽道;有“全國首批農業(yè)旅游示范點”、“中國富硒第一村”——大山富硒村,有甚至世界一絕的大峽谷——七彩玉谷,這里有處于千米以上的歷史名茶霧里青觀光茶園、天方富硒觀光茶園,仙寓山既有絢麗多彩的自然風光,又有原始自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更有古老濃厚的文化底蘊,被稱為“仙人居住的地方”。 |
醉山野原生態(tài)旅游度假區(qū) | 醉山野原生態(tài)旅游度假區(qū)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鴻升旅業(yè)投資20億元,開發(fā)了安徽石臺“醉山野”原生態(tài)文化休閑度假區(qū)。 該項目規(guī)劃總用地面積57.2平方公里, 其中城市建設用地面積136.75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2.37%,規(guī)劃區(qū)內以自然資源為主體、兼具人文資源。 主要開發(fā)建設“天佛花園”禮佛休閑觀光區(qū)、“黃崖峽谷”運動體驗游覽區(qū)、“杉山勝境”高山休閑度假區(qū)三個旅游功能片區(qū)。 |
蓬萊仙洞 | 蓬萊仙洞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钊R仙洞是國家AAAA風景名勝區(qū),位于石臺縣城東向6公里處的杜村前山,仁里鎮(zhèn)境內,晚唐著名詩人杜荀鶴故里所在地。蓬萊仙洞風景區(qū)是國家4a級風景區(qū),安徽省第一批省級名勝風景區(qū),全省首批地質公園。石臺縣素有溶洞之鄉(xiāng)的美名,見諸地方典籍記載的、有名稱的溶洞,有一百多個??梢赃@樣說,到目前為止,蓬萊仙洞是已被發(fā)現的溶洞景觀中,最為優(yōu)秀的代表作?! ∨钊R仙洞作為蓬萊仙洞風景區(qū)的主體作品,具有體量大、層次豐富、景觀別致的顯著特色。就已開發(fā)開放的部分而言,洞體全長3千多米,近七華里路長;洞體呈鹿角狀朝西、南、東三個方向,在石灰?guī)r層中曲折延伸,匍匐前進,形成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層結構;洞內可供游覽面積達到2萬多個平方米。溶洞開發(fā)之后,依據其自然形態(tài),被分為迎賓廳、探海長廊、東海龍宮、通明宮、迷仙宮、玉蟾宮、銀河長廊、瑤池、南海、朝音殿、送客廳10個景點。每個景點都有自己的鎮(zhèn)點之寶,探海長廊中的“落地金鐘”、通明宮中的“凌霄寶殿”、玉蟾宮入口處的“石花”、銀河長廊中的“天馬行空”,等等,無不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但在大大小小的近百處景點中,最為游客所稱道的是“蓬萊四絕”:山水浮雕、羅紗帳、千佛山、天絲(天女散花)。 “四絕”依次分布于通明宮前端迷仙宮的入口、瑤池和南海。一絕“山水浮雕”,又被叫著“天然壁畫”。這是一個巨大的巖體溶蝕景,景中樓臺亭閣,山環(huán)水繞,起伏跌宕,仿佛人工就地精心雕琢而成,令人稱奇。二絕是“羅紗帳”。羅紗帳是由高純度碳酸鈣凝結而成的巨大的結晶體,渾如帳幔,從洞頂直垂到溶洞的底部,因其顏色潔白如玉,晶瑩剔透,故名“羅紗帳”。這種高純度的碳酸鈣結晶體在地質學上被稱為“石盾”。類似的結晶體在在其他的一些溶洞景觀中,也有可能見到;但是,像這樣大體量的“石盾”,從目前已經掌握的信息看,當是國內僅有,華東唯一。三絕“千佛山”和四絕“天絲”,同在南海景點中。千佛山是由無數個蓮花瓣狀、黃褐色的鐘乳石自然壘砌而成的洞中山,高約20米,圍度約50米。雄偉壯觀。四絕“天絲”,又被叫著“天女散花”。南海西南側溶洞穹頂上,懸掛著無以數計的玻璃管狀結晶體,晶明透亮,仿佛一場急雨從天而降,卻又因為某種神力的不期而至,使“雨絲”僵持在了半空中,從而被游客們因物象形的叫著“天絲”;也有的游客,將天絲叫著“天女散花”。理由是:那些玻璃管狀的、密密匝匝的碳酸鈣結晶體,是“天女”散花時,飄散在空中的花絮所形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說,蓬萊仙洞從一般的觀賞層面而躍進到旅游經濟的新天地,四絕的被發(fā)現,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引發(fā)和引爆作用的。 蓬萊仙洞,是石臺縣歷史上的一大名洞。明萬歷三十二年和康熙十四年的《石埭縣志》上都有關于蓬萊仙洞的具體記載。在萬歷三十二年的《石埭縣志》上,蓬萊仙洞被寫著“蓬萊第一洞”:“入其中,寬廣可容數百人。中有‘積翠臺’、‘蓮花柱’、‘華蓋巖’、‘夕照光明’,五彩爛然,蒼碧錯列,奇不可盡述”。同一志書中,還收錄了時人沈懋學的《蓬萊洞》詩:“天開玉洞欲為題,此地桃園路不迷。千疊嵐光浮碧落,百盤石凳接丹梯。曉看真氣雙龍合,晚眺仙臺萬象低。他日山靈終不負,吾將從爾結幽棲?!钡?,相對于現在開發(fā)開放的實際深度而言,當時志書中的記載包括詩歌所描述的內容,尚只是局限于蓬萊仙洞——地洞中的景物。真正使蓬萊仙洞“名揚天下”,登上縣域經濟發(fā)展、特別是旅游經濟建設的殿堂,是天洞的被發(fā)現——亦即洞中的“四絕”被發(fā)現之后,才真正揭開了蓬萊仙洞新的歷史篇章?! ?/p> |
九子巖 | 九子巖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嚓柧抛訋r景區(qū),是安徽九華山風景名勝區(qū)的主要景區(qū)之一,是九華山國家森林公園主打景區(qū)。該景區(qū)是投資建設,由森林公園管理處管理經營的獨立景區(qū)。九子巖景區(qū)是1996年開始籌建,于當年11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自景區(qū)開放以來,多方面開拓現市場,又籌集了大量資金,先后注冊了九華山森林旅游有限公司、九子巖索道有限責任公司。已建立的主要景點、景物和基礎設施有:園門、大九華山牌坊、古民居、客運索道、佛茶茶藝館、停車場、購物區(qū)、旅游公廁等?! 【抛訋r景區(qū)集自然風景和佛教文化于一體,是整個九華山的靈魂,九華山原九子山即源于九子巖?! 【抛訋r景區(qū)山岳風光優(yōu)美,其雄可敵黃山、其險可比華山、其秀可望黃山。景區(qū)內主峰天華峰海拔1084米,是大自然在九華山的代表作,可謂登其峰,九華無峰;賞其景,九華無景。唐代大詩人劉禹錫《九華山歌》第一句"奇峰一見驚魂魄"寫盡了天華峰的一切。被詩圣李白形容為"天河掛綠水"的七布泉是景區(qū)的一道靚麗風景線,落差80余米,七折而下,她的美麗與壯觀,已不能用其他任何華麗詞藻所形容,其永恒主題只有"天河綠水"?! 【抛訋r景區(qū)是九華山佛教文化的發(fā)源地、發(fā)祥地。遠在唐代金喬覺遍游中國名山大川,最后卓錫九子巖,參修佛學,終成正果,至今尚留有“金地藏第一修行處”。隨后,九子巖華嚴禪寺成為九華山歷代高僧大德修行參禪的場所。清末,華嚴禪寺受御封,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座高等學府“華嚴大學”又名“廣化院”(即廣教眾生的意思),目前尚分廣化院上、下兩院。建園后,華嚴禪寺及景區(qū)內的雙溪寺更是九華山佛教文化的驕傲,孕育了九華山最著名的兩位高僧大德——九華山已故方丈仁德大和尚及新中國建國以來第一尊肉身菩薩“大興菩薩”。九華山吊橋庵九華山祗園寺九華山化城寺肉身寶殿長生庵旃檀禪林百歲宮天臺寺九華山天柱峰景區(qū)回香閣龍庵小天臺天池庵華天寺旃檀林 |
池州秀山門博物館 | 池州秀山門博物館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池州市秀山門博物館開館于2006年9月,是一家藏品豐富、管理規(guī)范的民辦博物館,現館藏文物達2萬余件,主要向人們展示具有地域特色的以木雕、石雕、磚雕為主題的古建筑構件雕刻藝術和以昭明文化、儺文化為主的地域歷史文化專題及瓷器、字畫、刺繡、玉石雜件等,從一個方面反映古代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審美情趣、倫理教化。秀山門博物館建設分為兩期。一期基本陳列設計是:一樓為石雕藝術陳列館,二樓為木雕藝術陳列館,三樓為古民居藝術陳列館,四樓為池州文化陳列館,五樓展示儺戲及昭明太子等歷史文化。城樓廣場建有池中名鱖、水繞春城、斜陽古道、卷中風景、杏雨江南、臨橋秀色、西廊勝覽、城垣遺址等8個景點,內設浮雕墻展現了當年秀山門外的繁華景象。二期擴建工程主體建筑已經完成,館區(qū)總規(guī)劃面積1.2萬平方米,占地8畝,以秀山門城樓為中心將城墻向南延伸100多米,形成氣勢雄偉的古城墻景觀。擴建后增加展館面積近9000平方米,推出“杏花村酒文化及器具展”、“池州儺文化展”、“昭明太子神會展”等池州地域特色文化專題展覽,以明清建筑風格直觀再現古池州昔日繁華景象。博物館現對社會免費開放。 |
魚龍洞 | 魚龍洞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龍洞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與太平湖衣袂相連,距舉世聞名的黃山50公里,距佛教勝地九華山25公里。魚龍洞洞口如張開的鯉魚嘴,一泓碧水淙淙而出,終年不涸。該洞全長5000余米,有清澈的地下河貫穿始終,氣勢磅礴,宏偉壯觀。洞內奇石紛列,形態(tài)各異,或如蓮花綻放,或如玉樹臨風,或如眾僧朝圣,或如鐘鼓盤地,極為傳神。有東海、南海、北海、西海"四海",及蓮花宮、月宮、慶喜宮、鯉魚宮、玉寢宮、白鱔宮、點將宮、犀牛宮、藏樂宮、天宮、聚寶宮"十一宮"。游人既可徒步游覽,又可乘筏漫游,奇妙的景色與水聲、波光、燈影交織成一團,撲朔迷離,意趣橫生。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李商隱、杜荀鶴等都在此留下了精美的詩篇。而明人何尹描繪魚龍洞的詩句最為貼切:"清泉出幽壑,紅日映蒼巖,妙絕魚龍,塵壤別一天"?! ◆~龍洞位于皖南石臺縣七都鎮(zhèn)境內,洞境深幽,奇石林立,千姿百態(tài),冬暖夏涼。進洞不久,便可看到一像龍、一像魚的兩座石頭,分立兩側,顧盼有情?!棒~龍洞”的名字便是由此而來。魚龍洞是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坐落于石臺縣東部六都鄉(xiāng)魚龍村境內,與太平湖衣袂相連,距舉世聞名的黃山50公里,距佛教勝地九華山25公里。魚龍洞洞口如張開的鱷魚嘴,一泓碧水淙淙而出,終年不涸。該洞全長5000余米,有清澈的地下河貫穿始終,初極窄,復開闊,氣勢磅礴,宏偉觀。 魚龍宮如此雄偉壯觀、鐘0錯、溪水甘碧,真乃仙人之境。古往今來,不知陶醉了多少過往游客。人們不禁要問:魚龍宮是不是自古以來就是這樣呢?不是的,它是隨著漫長的地殼運動,歷盡滄桑以后的產物。在距今6-4億年前的古代早期——寒武紀、奧陶紀和志留紀的時期,魚龍宮及其鄰近地區(qū)、是淺?;蚝┑貛?,經過印支運動的影響,從茫茫的海洋變成陸地,中生代末期,燕山運動強烈的巖漿,沿著地殼深處的斷裂縫隙侵入伸展,經過冷凝作用,魚龍宮的雛型基本上奠定下來。 |
齊山-平天湖風景名勝區(qū) | 齊山-平天湖風景名勝區(qū)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R山-平天湖風景區(qū)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城區(qū),規(guī)劃面積40.6平方公里,由齊山景區(qū)、碧山景區(qū)、平天湖景區(qū)、濕地景區(qū)、桃源景區(qū)五部分組成,集山、水、濕地于一體,自然景色優(yōu)美,人文積淀深厚。景區(qū)南連九華圣地,西接秋浦仙境,與池州古城、杏花村風景區(qū)鼎足相望,是山水文化的縮影,構筑了池州典型的“山水在城中”的特色景觀。 齊山景區(qū)是齊山—平天湖風景名勝區(qū)的核心景區(qū),總面積4平方公里。齊山以形取勝,貴在天然,具黃山之雄,兼九華山之秀,全山有三十二洞、十三巖,三峽谷?!褒R山洞天”為古池州十景之首?! ↓R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上千叢怪石猶如天然盆景,漫步其間,如入畫圖,游客無不驚嘆大自然造化神奇?!澳ρ率獭睘榘不帐〉谌攸c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現存寄隱巖斗大的“齊山”二字題刻據清《齊山巖洞志》記載,為宋代名臣包拯在池州任知州時手書,世間罕見,其拓片現存安徽省博物館?! ∑教旌煵ê泼?,環(huán)湖山巒起狀,樹木蔥蘢,草盛花紅,水靈葉茂,森林植被覆蓋率達95%。自古以來,齊山—平天湖一直是池州城的“郊外勝地”?!八缫黄ゾ?,此地即平天”就是當年李白對平天湖的生動寫照;“特特尋芳上翠微,馬蹄催趁月明歸”正是岳飛探訪齊山的感言。如今,一山一湖,山水相依,置身城市中心的齊山-平天湖風景名勝區(qū)自是風光旖旎,風情萬種。是城市內部不可多得的、無以替代的兼具美學、科研、文化、游覽、環(huán)境價值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qū),是人們旅游度假、休閑的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