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 | 簡介 |
---|---|
和縣香泉旅游區(qū) | 和縣香泉旅游區(qū)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闳糜螀^(qū)位于和縣香泉鎮(zhèn),旅游資源稟賦優(yōu)越,以香泉溫泉為核心資源,同時擁有“六山、兩水、一古鎮(zhèn)資源”,不僅山水資源景觀質(zhì)量極高,文化底蘊也很深厚,是一個集溫泉養(yǎng)生文化、昭明文化、名人古跡文化、方志文化、宗教文化、老街文化、地域文化、紅色文化、鄉(xiāng)村文化和美食文化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度假區(qū)。 |
雞籠山半月湖風景區(qū) | 雞籠山半月湖風景區(qū)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兰叶殴馔ニ抖刺旄5赜洝?,稱雞籠山為“第四十二福地”。因其山巒連綿,上冠巨石,狀似蓮花,為“一州奇勝”。山上有“三清殿”、“南天門”、“一線天”、“溶巖洞”、“百歲缺”諸景點。相傳,東漢末年,高僧金佛、金乾、金坤三兄弟,在此悟道成佛。后人為之興殿名“三清殿”。奉為三毛祖師,塑像供于殿中,殿內(nèi)兩旁為十八羅漢。內(nèi)懸大鐘一口,重千斤;大鼓一面,鼓面直徑近2米。每逢朔望之日,各地群眾前往朝山山拜佛,絡繹不絕,故有“江北小九華”之稱。歷代有李白、許澤、李思聰、楊萬里、賀鑄、朱元璋、莊昶、王元翰、戴重、湯懋綱等,都留有題詠。其中:李白《歷陽壯士勤將軍名界齊歌》詩曰:“太古歷陽郡,化為洪川在。江山憂郁盤,龍虎秘光采。蓄泄數(shù)千載,風云何。特生勤將軍,神力百夫倍。”唐許渾《題勤尊師歷陽山居》詩曰:“二十知兵在羽林,中年潛識子房心。蒼鷹出塞邊塵靜,白鶴還鄉(xiāng)楚水深。春坼酒瓶浮藥氣,晚攜棋局帶松蔭。雞籠山上去多處,自屬斤黃精不可尋?!敝煸啊兜请u籠山》詩曰: “罷獵西山坐擁旗,一山出地萬山卑。崔巍巨石如天柱,撐著老天天自知?!薄 √瞥?,山上山下,寺廟甚多。后歷經(jīng)兵亂,原有建筑被毀較多。建國后,尚存寺廟37間,內(nèi)供大小佛像百余尊,有僧數(shù)十眾?!?”中,寺廟及佛像均被毀。1978年后,縣人民政府撥款重修,將山麓至山頂?shù)缆?,用石條重鋪,并加鋼管欄桿。鳳林禪寺,亦修葺一新,內(nèi)塑佛像七尊?,F(xiàn)存有民國13年(1924)《鳳林禪寺碑記》碑刻一塊,每年接待來山香客游人甚多。雞籠山現(xiàn)已被批準為國家一級森林公園?! ?/p> |
霸王祠 | 霸王祠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 ≈两癫菽居杏啾陌酝蹯?,坐落在和縣烏江鎮(zhèn)東南的鳳凰山上,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兵敗烏江自刎,后人立祠祭之。唐宋詩人孟郊、杜牧、王安石、陸游等均有題詩。 霸王祠也稱項亭、項王亭、楚廟、項羽廟,在和縣烏江鎮(zhèn)東南約一公里的鳳凰山上,離縣城20公里。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于此。時就墓葬了項羽的“0之余”即殘骸和血衣,故稱“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稱“項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書法家李陽冰篆額曰:“西楚霸王靈祠”。國家AAA級景區(qū)、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椨?(前232~前202) 項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祖籍項城。本姓“羋”,《史記》說:“項氏世世為楚將,封于項,故姓項氏”。 項羽少有大志,雖讀書不成,習武學劍仍不成,就立志學“萬人敵”,跟叔父項梁學兵法。一次秦始皇出巡,項羽見車馬儀仗威風凜凜,便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 秦二世元年(前209),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起義,24歲的項羽,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 詳細++ 烏江鎮(zhèn) 烏江,地處和縣東北,自長江逆水而上,是八百里皖江的第一鎮(zhèn)。二千年前,楚霸王項羽在此“不肯過江東”,從而結(jié)束了楚漢之爭,烏江也因此而馳名天下。 全鎮(zhèn)總面積141平方公里,人口7萬人,轄11個村,4個社(居)委。2004年實現(xiàn)工農(nóng)業(yè)總產(chǎn)值6.2億元,其中工業(yè)產(chǎn)值4億元,財政收入2125萬元,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3311元。 今天的烏江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 詳細++ 項羽 (前232~前202) 項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祖籍項城。本姓“羋”,《史記》說:“項氏世世為楚將,封于項,故姓項氏”。 項羽少有大志,雖讀書不成,習武學劍仍不成,就立志學“萬人敵”,跟叔父項梁學兵法。一次秦始皇出巡,項羽見車馬儀仗威風凜凜,便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 秦二世元年(前209),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起義,24歲的項羽,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 詳細++ 烏江鎮(zhèn) 烏江,地處和縣東北,自長江逆水而上,是八百里皖江的第一鎮(zhèn)。二千年前,楚霸王項羽在此“不肯過江東”,從而結(jié)束了楚漢之爭,烏江也因此而馳名天下。 全鎮(zhèn)總面積141平方公里,人口7萬人,轄11個村,4個社(居)委。2004年實現(xiàn)工農(nóng)業(yè)總產(chǎn)值6.2億元,其中工業(yè)產(chǎn)值4億元,財政收入2125萬元,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3311元。 今天的烏江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 詳細++ |
烏江霸王祠 | 烏江霸王祠為文化旅游景點?! “酝蹯羰菫榧o念西楚霸王項羽自刎烏江而建的,歷史已相當久遠,位于馬鞍山江對岸的和縣烏江鎮(zhèn)。和縣,隸屬安徽省巢湖市,古稱和州,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吧讲辉诟?,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這一出自《陋室銘》的名句盡人皆知,而劉禹錫筆下那個“苔痕映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陋室就是他在和州做官時居住的一個小巧、樸素的院落,如今這里已經(jīng)成了游人們爭相光顧的景點?! “酝蹯艚ㄓ跒踅?zhèn)以南1.5公里處,距長江直線距離也約1.5公里,祠內(nèi)有霸王的黃楊木巨型雕像一尊,只見霸王身體前傾,雙眼圓睜,一手仗劍,一腳向前踏出,威風一如往昔。據(jù)史載,楚漢相爭的時候,項羽和劉邦各自擁有一批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文臣武將,本來劉邦實力并不比項羽強,怎奈,項羽剛愎自用,每每在關鍵時刻不能接受謀臣的計謀,就連被他尊為亞父的謀士范增最后都哀嘆“豎子不足與謀”。他與劉邦決戰(zhàn)于垓下(今安徽省靈壁縣東南),被劉邦用四面楚歌徹底地瓦解了軍心,身邊的寵妾虞姬拔劍自刎,而他則帶著殘部一路南逃,行至今天和縣烏江的長江岸邊,后面追兵漸近,眼前大江阻隔,只有烏江亭長駕一葉小舟欲渡他過江逃命,想起隨他多年的將士到如今不是戰(zhàn)死沙場,就是在這江邊拼死,真是愧對江東的家鄉(xiāng)父老,他無論如何也不愿一個人過江,只是托付亭長把他的烏騅馬渡過江,隨后自刎于江邊,幻滅了他的一番宏愿和本來可能成就的霸業(yè)。然而,千百年來,在我們這樣一個勝者為王敗者寇的文化環(huán)境里,從史家到文人乃至老百姓,都給予這個落敗英雄以少有的寬容和崇敬,史家以王侯的規(guī)格為他立傳,文人幻想他可能東山再起,老百姓則很實際地給他立祠供奉,并尊他為項王菩薩。時至今日,在烏江,每逢農(nóng)歷初一和十五,霸王祠里項羽的雕像前總是香煙繚繞,四鄉(xiāng)八鎮(zhèn)的村民們都趕來參加一場小型廟會,人們或以物易物,或說唱游樂,在喧囂中,佇立著的項羽似乎也多了幾分歡愉,少了些許威嚴?! ∈窌d:霸王祠最盛時有廳、殿、廂、室99間半之多,自唐而降,官民依時祭祀,千年香火不斷。大殿內(nèi)供著霸王和虞姬的神像,兩旁木柱掛著清朝貢生范琴波的對聯(lián):“司馬千乃漢臣本紀一篇不信史官無曲筆;杜師雄是豪土靈祠大哭至今墓木有余悲?!闭袨橄淼钬Q有霸王立像?! ∠淼詈笫悄箙^(qū),通往墓臺的石板神道為古松掩映,旁立4對石人石獸,粗獷簡約,典型的明代雕塑風格。墓臺四周有仿白玉欄桿,中立“西楚霸王衣冠家”碑石一方。墓成橢圓狀,左側(cè)有地下墓道。 烏江鎮(zhèn) 烏江,地處和縣東北,自長江逆水而上,是八百里皖江的第一鎮(zhèn)。二千年前,楚霸王項羽在此“不肯過江東”,從而結(jié)束了楚漢之爭,烏江也因此而馳名天下。 全鎮(zhèn)總面積141平方公里,人口7萬人,轄11個村,4個社(居)委。2004年實現(xiàn)工農(nóng)業(yè)總產(chǎn)值6.2億元,其中工業(yè)產(chǎn)值4億元,財政收入2125萬元,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3311元。 今天的烏江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 詳細++ |
陋室公園 | 位于和城半邊街。為唐代長慶四年(824),著名詩人劉禹錫任和州刺史時所建。有銘,著名書法家柳公權(quán)書并勒石成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温小??宋王象之所撰《輿地紀勝》載:“和州陋室,唐劉禹錫所辟,有《陋室銘》柳公權(quán)書?!泵鞔率辏?515)知州黃公標補書《陋室銘》碑文,并建有“梯松樓”、“半月池”、“萬花谷”、“舞鶴軒”、“瞻辰亭”、“虛山亭”、“狎歐亭”、“臨流亭”、“迎熏亭”、“筠巖亭”、“江山一覽亭”等,俱遭兵燹。清乾隆年間,和州知州宋思仁重建陋室九間,民國6年(1917),嶺南金保福補書《陋室銘》碑一方。室產(chǎn)有石鋪小院和臺階,室后有小山,頗為雅潔,形似臥龍,苔蘚斑駁,綠草如茵,林木扶疏。山下“龍池”,碧波如染,游魚浮沉清晰可見。 1986年,由省、縣撥款修葺,并建空花圍墻一道。門庭“陋室”二字為詩人臧克家所題?!堵毅憽酚墒颐戏鼻喾铝w書,刻碑。陋室正廳塑劉禹錫全自站像,上懸“政擢賢良”橫匾,周圍掛有全國、省著名書法家張愷帆、方紹武、司徒越、葛介屏、蕭勞、要鐸、文永華、江波等人書寫的楹聯(lián)和條幅及金石家,葛許光的印章條幅。主室走廊門旁有楹聯(lián)“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兩旁木柱上有“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楹聯(lián)?! ?988年,縣里投資近百萬元,在陋室的“仙山”、“龍池”一帶,建成一座“陋室公園”。面積50多畝,山上建有江山一覽亭、望江亭、仙人洞。池中建有臨流亭、履仙橋等。周圍筑仿清鏤花墻300多米,正門座南朝北,牌坊式門樓,“陋室公園”匾額,為安徽省著名書法家張愷所題。1986年,陋室經(jīng)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p> |
龍?zhí)抖催z址 | 龍?zhí)抖催z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zhí)抖催z址又名和縣猿人遺址,或龍?zhí)抖春涂h猿人遺址.在安徽巢湖市和縣境內(nèi)。在縣城西北45公里的陶店鄉(xiāng)汪家山北坡。地居長江下游,位于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之間中間地帶。構(gòu)成洞穴的地層系寒武系白云巖,洞穴高出海平面23米。1973年冬,陶店鄉(xiāng)農(nóng)民興修水利時,發(fā)現(xiàn)龍?zhí)抖磧?nèi)埋藏著豐富的脊椎動物化石,中國科學院古脊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省、縣考古工作者聯(lián)合考查,于1980年11月4日掘出一具完整的猿人頭蓋骨,一塊左下側(cè)下頜骨碎片和三個零星的牙齒。這個頭蓋骨,中等大小,腦殼厚,額骨低平,眉骨粗隆,從冠狀縫、矢狀縫、人字縫尚未愈合推測,和縣猿人頭蓋骨為20歲左右的青年個體。并發(fā)現(xiàn)有粗陋的石器、骨器和火燒的骨片、灰燼等遺跡。在同一洞穴堆積層中,還發(fā)現(xiàn)哺乳類動物化石25種,加上鳥類、爬行動物化石共有50多種。其中有北方生長的腫骨鹿、劍齒虎、巨河貍;南方生長的劍齒象、中國狨、鬣狗等?! ↓?zhí)抖催z址的動物化石,種類多,分布密集,是一個南北之間過渡性的動物組合,這為研究古代氣候、古動物群等提供了新的重要線索,也為研究地質(zhì)、水文等學科提供了實物資料。經(jīng)專家初步鑒定,和縣猿人頭蓋骨系三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屬中更新世。它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人類起源與發(fā)展,研究南方和北方古人類的共性和差異,以及探索中華文化淵源和長江階地的發(fā)育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jù)。1981年9月8日,經(jīng)安徽省人民政府批準,將龍?zhí)抖础昂涂h猿人”遺址,定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元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和縣猿人”遺址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p> |
和縣猿人遺址 | 和縣猿人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涂h猿人遺址位于安徽省和縣陶店鎮(zhèn)江家山的北坡?! 『涂h猿人遺址是寒武紀的石灰?guī)r洞穴堆積。1980年10月和1981年6月曾對該遺址進行過兩次考古發(fā)掘,獲得人類化石頭蓋骨1個,下頜骨1段,頂骨1塊,額骨眶上部1塊,上下臼齒11枚,上內(nèi)側(cè)門齒1枚。這些化石材料至少代表了三個以上的個體,其中頭蓋骨屬于一個青年男性的個體,除顱底缺失較多外,腦顱的絕大部分都保存了下來。它在形態(tài)上具有直立人的許多典型特征,如頭顱的穹隆低矮,額骨明顯后傾,顱骨骨壁較厚,腦量較小(約1025毫升),顱骨的最大寬位置較低,有發(fā)達的眉嵴和枕嵴,枕骨的枕平面與項平面之間成明顯的角狀過渡等等。和縣人頭骨在總的形態(tài)特征上和北京人的較為相似,但又有一些較為進步的特征,目前認為它與晚期的北京人年代相當?! ≡诎l(fā)現(xiàn)和縣猿人化石的同一層位上,還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脊椎動物化石,經(jīng)初步鑒定大約有50多種,其中爬行類有龜、鱉、揚子鱷等;鳥類有馬雞;哺乳類有田鼠、大鼠、碩獼猴、狼、豺、狐、豬獾、水獺、中國狗、劍齒虎、中華貓、豹、大熊貓、棕熊、東方劍齒象、馬、中國貘、額鼻角犀、李氏野豬、葛氏斑鹿、腫骨鹿、糜、野牛等,這些動物化石的地質(zhì)時代為更新世中期?! 『涂h猿人的發(fā)現(xiàn),對研究人類的起源和發(fā)展,以及研究南方和北方古人類的共性與差異,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國家文物局) |
和縣西梁山烈士陵園 | 和縣西梁山烈士陵園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涂h西梁山烈士陵園地處馬鞍山市鄭浦港新區(qū)白橋鎮(zhèn)境內(nèi),距和城約30公里,占地面積400畝,由大、小陀山組成。西梁山與蕪湖的東梁山合稱天門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因詩仙李白《望天門山》這首詩而聲名遠揚,還留下了王羲之摩崖石刻“振衣濯足”四字而名噪千年。1949年渡江戰(zhàn)役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zhàn)軍九兵團三十軍九十師二六八、二六九、二七零團奉命攻打西梁山,以牽制敵人兵力,為渡江戰(zhàn)役創(chuàng)造條件,經(jīng)過三晝夜激戰(zhàn),千余名指戰(zhàn)員血灑西梁山,為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陋室 | 介 紹 在和縣城內(nèi),唐詩人劉禹錫任和州刺史時所建,著有《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陋室銘》碑文至今保存完好,由書法家柳公權(quán)所書。 |
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區(qū) | 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區(qū)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珖攸c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風景區(qū)青山李白墓園,位于安徽省當涂縣太白鎮(zhèn)青山腳下,距離南京約90公里、蕪湖馬鞍山約25公里、205國道8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畎资俏覈拼顐ゴ蟮脑娙酥?,有詩仙、酒仙、謫仙之稱。祖籍隴西成紀,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生于公元701年,有關李白出生之地至今還有中亞西亞的碎葉與四川江油之爭,但李白的青山墓地卻是毫無爭議的?! ∫簧瞿侥淆R詩人謝朓的李白,曾七次來當涂,無數(shù)次登臨青山,尋訪謝公遺跡,謝朓曾贊譽青山為山水都并在山上建有宅院,院前有謝朓鑿井,后稱謝公井,當涂古時八景之一元暉古井,青山故此又名謝公山,詩仙徜徉當涂這片山水間,曾寫下望天門山、夜泊牛渚懷古等五十多首詩文?! ≡娙送砟旮F困潦倒,投其族叔當涂縣令李陽冰,暫住城南七里的龍山,公元762年冬,因患腐脅疾在龍山家中病逝,初葬于龍山東麓。公元817年,李白生前好友范倫之子范傳正時任宣、歙、池觀察使,訪得李白二孫女嫁于龍山平民陳云、劉勸為妻,從二孫女口述獲知李白有臨終之言宅近青山同謝朓。范傳正為了卻詩仙遺愿,于這一年的正月二十三日從龍山把李白尸骨遷葬于青山腳下,建太白祠并刻墓志銘二塊,一塊放于墓內(nèi),一表于通路,墓志記載東以谷氏為鄰,西去舊墳六里,南抵驛路三百步,北倚謝公山即青山也?! ±畎啄箞@占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分前、中、后三個景區(qū),分別起認識、瞻仰和抒情作用。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閣、太白祠、李白墓、十詠亭、青蓮書院等景點。李白墓完整的保存了唐代名人墓葬形制,太白祠、享堂集中展現(xiàn)了明清宗族祠堂式的建筑風格,墓志碑刻詳細地記載了李白生平身世和詩歌成就,也是證明李白尸骨所葬的真實性,至今李白墓在青山安葬是毫無爭議的。太白碑林內(nèi)鑲嵌著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書寫李白各個時期的經(jīng)典詩文108塊,作者有毛澤東、魯迅、郭沫若、于右任、沙孟海、林散之、楚圖南、啟功、陳立夫、沈鵬等,太白碑林將詩歌、書法、建筑藝術熔于一爐,是文化精品的代表作?! ∏嗌嚼畎啄箞@是清明踏青、秋日遠足、認識李白及其詩文、欣賞書法作品、品味圓林藝術的江南著名文化旅游景點。每年清明節(jié)期間,前來李白墓拜竭的游人如織,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中國李白詩歌節(jié)在青山李白墓舉行,中外來賓來到詩仙的墓地,向墓上灑酒祭拜,和曲唱詩,這一系列祭拜詩仙的活動,充分表現(xiàn)了人們對李白的景仰之情?! ±畎啄箞@熱烈歡迎國內(nèi)外游客、詩歌愛好者,走進這一片詩仙圣境,感受一代詩人鐘情的山水。 |
采石風景名勝區(qū) | 采石風景名勝區(qū)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采石磯,又名牛渚磯,居我國著名的“長江三磯”之首。它東起鎖溪河,西達大江,界定面積約80公頃,是一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結(jié)合的天然公園。絕壁臨江,水湍石奇,歷來又以其山水之險、風物之秀獨領-,被譽為“天下第一磯”?!安墒剿捉稀?,李白曾多次登臨吟詠,留下了許多不朽篇章,最終長眠于附近的青山。唐代元和年間,這里就建起了太白樓。登樓遠眺,千里長江,盡收眼底,素有“風月江天貯一樓”之稱。千百年來,有許多文人墨客來此憑吊,尋幽探勝。文才風流,至今不絕?! 〔墒壎笫亻L江天險,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歷代發(fā)生在這里的著名戰(zhàn)爭二十余次。采石磯還是我國早期的佛教勝地之一,廣濟寺始建于東漢,為江南名剎?! ∪缃?,采石磯擁有全國最大的李白紀念館,有馳譽江南的三元洞,氣勢雄偉的三臺閣,引人入勝的萬竹塢,有“當代草圣”林散之藝術館,以及一些新開發(fā)的景點,如:沿江棧道等,還有一些待開發(fā)的景點,如:金牛洞、延園等。游人可泛舟于江上,賞“風荷疏影”;或策杖于古棧道,尋“大腳印”;戀“古剎禪林”,聆聽晨鐘暮鼓;或登上三臺閣,瞰山種秀色,眺“天門曉日”,嘆“大江東去”。如入世外桃源,流連忘返。采石磯是中外賓朋游覽、觀光、休憩的絕佳場所?! 〔墒壥菄抑攸c風景名勝的核心景區(qū),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5公里處的長江東岸,南接著名米鄉(xiāng)蕪湖,北連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尋,突兀江流,歷史悠久,名勝眾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譽?! √拼鷤ゴ蟮睦寺髁x詩人李白平生涉歷山川,跡遍天下,惟百年不忘采石。曾多次登臨吟詠,在這里寫下了《橫江詞》、《牛渚磯》、《望天門山》、《夜泊牛渚懷古》等膾炙人口的詩篇50余首。民間還廣為流傳他身披宮錦袍、泛舟賞月、跳江捉月、騎鯨升天的神話故事。 采石磯原名牛渚磯,自古以來不僅以風物之秀著稱,還以其扼守長江天險向為兵家所重,成為鎖鑰東南,江山易主的必爭之地。山以詩秀,水以詩麗,物以詩華,景以詩名。繼李白之后,歷代名人雅士300余人來采石磯憑吊詩仙,尋幽探勝,文采風流,至今不絕。 “鳳臺東出無多地,牛渚南來第一磯”自東漢以來,歷代發(fā)生在這的戰(zhàn)爭20余次。其中虞允文抗金兵、朱元璋占太平、太平天國守天京……多少英雄為其折腰,多少雅士為其謳歌,刀光劍影屢屢,亭臺樓閣重重。歷代戰(zhàn)爭留下的累累傷痕,妝點著今日關山,因此留下名勝古跡比比皆是:聯(lián)壁臺、李白衣冠冢、大腳印、赤烏井、伯牙臺、然犀亭、峨眉亭、江山好處亭、懷謝亭、待歸亭等,給采石磯增添了壯美的色彩,優(yōu)美的傳奇?! 〔墒夁€是我國早期的佛教勝地之一。山上的廣濟寺始建于三國孫吳赤烏年間,自古即是江南名剎。千百年來晨鐘暮鼓,香煙裊裊,佛事頻繁,給采石磯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采石磯天造地設的自然景觀和集秀、奇、險、文于一身的獨特風貌作為一種得天獨厚的旅游文化資源,在中華大地是不多見的。對此天然勝境,一位名人曾發(fā)出感嘆:“國中園林甚多,而借青山、借絕壁、借大江、借文化造園者,獨采石磯矣!” 1987年采石磯被批準為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qū);2002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2003年被評為國家AAAA旅游區(qū),近年來,市委、市政府致力于風景區(qū)的保護和相關設施的建設為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注入活力,先后投資億萬元,硬化景區(qū)通道,恢復文物古建美化優(yōu)化環(huán)境,改善旅游設施,使采石磯風景名勝區(qū)新老景點煥發(fā)出勃勃生機。采石風景名勝區(qū) 采石磯林散之藝術館詩仙太白樓馬鞍山三臺閣萬竹塢三元洞沿江棧道 |
采石磯 | 采石磯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墒墸置d敬?,居我國著名的“長江三磯”之首。它東起鎖溪河,西達大江,界定面積約80公頃,是一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結(jié)合的天然公園。絕壁臨江,水湍石奇,歷來又以其山水之險、風物之秀獨領-,被譽為“天下第一磯”。“采石山水甲江南”,李白曾多次登臨吟詠,留下了許多不朽篇章,最終長眠于附近的青山。唐代元和年間,這里就建起了太白樓。登樓遠眺,千里長江,盡收眼底,素有“風月江天貯一樓”之稱。千百年來,有許多文人墨客來此憑吊,尋幽探勝。文才風流,至今不絕。 采石磯扼守長江天險,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歷代發(fā)生在這里的著名戰(zhàn)爭二十余次。采石磯還是我國早期的佛教勝地之一,廣濟寺始建于東漢,為江南名剎?! ∪缃?,采石磯擁有全國最大的李白紀念館,有馳譽江南的三元洞,氣勢雄偉的三臺閣,引人入勝的萬竹塢,有“當代草圣”林散之藝術館,以及一些新開發(fā)的景點,如:沿江棧道等,還有一些待開發(fā)的景點,如:金牛洞、延園等。游人可泛舟于江上,賞“風荷疏影”;或策杖于古棧道,尋“大腳印”;戀“古剎禪林”,聆聽晨鐘暮鼓;或登上三臺閣,瞰山種秀色,眺“天門曉日”,嘆“大江東去”。如入世外桃源,流連忘返。采石磯是中外賓朋游覽、觀光、休憩的絕佳場所?! 〔墒壥菄抑攸c風景名勝的核心景區(qū),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5公里處的長江東岸,南接著名米鄉(xiāng)蕪湖,北連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尋,突兀江流,歷史悠久,名勝眾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譽?! √拼鷤ゴ蟮睦寺髁x詩人李白平生涉歷山川,跡遍天下,惟百年不忘采石。曾多次登臨吟詠,在這里寫下了《橫江詞》、《牛渚磯》、《望天門山》、《夜泊牛渚懷古》等膾炙人口的詩篇50余首。民間還廣為流傳他身披宮錦袍、泛舟賞月、跳江捉月、騎鯨升天的神話故事。 采石磯原名牛渚磯,自古以來不僅以風物之秀著稱,還以其扼守長江天險向為兵家所重,成為鎖鑰東南,江山易主的必爭之地。山以詩秀,水以詩麗,物以詩華,景以詩名。繼李白之后,歷代名人雅士300余人來采石磯憑吊詩仙,尋幽探勝,文采風流,至今不絕。 “鳳臺東出無多地,牛渚南來第一磯”自東漢以來,歷代發(fā)生在這的戰(zhàn)爭20余次。其中虞允文抗金兵、朱元璋占太平、太平天國守天京……多少英雄為其折腰,多少雅士為其謳歌,刀光劍影屢屢,亭臺樓閣重重。歷代戰(zhàn)爭留下的累累傷痕,妝點著今日關山,因此留下名勝古跡比比皆是:聯(lián)壁臺、李白衣冠冢、大腳印、赤烏井、伯牙臺、然犀亭、峨眉亭、江山好處亭、懷謝亭、待歸亭等,給采石磯增添了壯美的色彩,優(yōu)美的傳奇。 采石磯還是我國早期的佛教勝地之一。山上的廣濟寺始建于三國孫吳赤烏年間,自古即是江南名剎。千百年來晨鐘暮鼓,香煙裊裊,佛事頻繁,給采石磯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墒壧煸斓卦O的自然景觀和集秀、奇、險、文于一身的獨特風貌作為一種得天獨厚的旅游文化資源,在中華大地是不多見的。對此天然勝境,一位名人曾發(fā)出感嘆:“國中園林甚多,而借青山、借絕壁、借大江、借文化造園者,獨采石磯矣!” 1987年采石磯被批準為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qū);2002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2003年被評為國家AAAA旅游區(qū),近年來,市委、市政府致力于風景區(qū)的保護和相關設施的建設為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注入活力,先后投資億萬元,硬化景區(qū)通道,恢復文物古建美化優(yōu)化環(huán)境,改善旅游設施,使采石磯風景名勝區(qū)新老景點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墒L景名勝區(qū)林散之藝術館詩仙太白樓馬鞍山三臺閣萬竹塢三元洞沿江棧道 |
德化堂中國古床博物館 | 德化堂中國古床博物館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禄弥袊糯膊┪镳^成立于2011年5月,2012年擴建改陳。目前新館近鄰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至西周時期煙墩山遺址公園的歷史文脈,實現(xiàn)了文化的聚集效應,為馬鞍山旅游觀光增添新的亮點?! ⌒吗^于2012年10月1日正式落成開館,一期展覽面積5000多平方米,分三層,5個古床陳列區(qū),共設12個主題館。德化堂古床館云集了全國各地300余張古床,數(shù)量為全國之冠,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私人古床專題博物館。德化堂古床館從明清以來收集了不同材質(zhì)、不同地區(qū)的古床,傳承有序,歷史脈絡清晰,明代金絲楠木床,以其簡約大方,比例權(quán)衡適度,產(chǎn)生“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的美感。清代拔步床有“床中床,罩中罩”的說法,尤以潮州床為經(jīng)典代表,體現(xiàn)了一種厚重、繁縟、艷麗的風格。集上品材質(zhì),雕飾技法圓潤老道,吉祥寓意,滋心潤神。而民國片床又以其簡潔實用、藝術趣味多元化,把中國古床文化推向了又一個高峰。這些古床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個性和地域文化特色。品種多、地域廣、年代久、品相好、內(nèi)涵深,是德化堂中國古床博物館的重要特色?! 〉禄霉糯膊┪镳^中的“德化”一詞出自于《周易》“德博而化”。起這樣的名字就是希望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人們“緣德而來,從德而為,和德而修者濟濟一堂”,來共同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
褒禪山 | 褒禪山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褒禪山歷史悠久,景致宜人,4億5千萬年前,褒禪山所在原為一片0,隨著地殼運動,大海抬升為陸地,陸地又沉陷為大海。如此循環(huán)反復,終于在最后一次燕山造山運動中升出海面。褒禪山,古稱華山,位于含山縣城東北7.5公里。其東有靈芝山,山上樹木參天,古以盛產(chǎn)靈芝得名;中有起云峰,高聳入云,“天欲雨,山則云遮霧障”,西有碗兒嶺,相傳一羅漢出生于此,飲食后投碗于嶺上,至今仍見坐臥痕跡。登褒禪山極目遠眺,四周青峰環(huán)繞,山野之趣,賞玩之樂,探幽之險,登臨之興,令人留連忘返。 褒禪山,舊稱華山,位于含山縣城東北7.5公進而處。因唐貞觀年間(627至649年)慧褒禪師結(jié)廬山下,卒葬于此而得名。山色翠靄,四面如圍。中有起云峰,欲雨則云先起,春夏往往風之。有龍洞、羅漢洞,洞穴曲折,洞壁怪石錯落,鐘乳石倒垂其間。有襲女泉、白龜泉,泉水清洌,終年不竭。山上多井,有民諺云:黃山三百六十頂,褒山三百六十井。下有慧空禪院(即華陽寺),為明人鄭和所建,氣勢宏偉,后屢有修建。院內(nèi)古柏參天,有大、小石塔各一,今已毀壞。四周山勢突兀,景色秀麗,北宋大臣王安石曾游此,作《游褒禪山記》文章中說;“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苯癖浬写妫姸喽刺?,泉水之勝,仍吸引游人。古人這里是“路入云堆,禪房四面,峰隨意立座,野梅香滿山。王安石在游記中記的華山洞,洞內(nèi)軒敞開闊,石壁上滿是記游者的字跡。洞內(nèi)翠蝶綠裹,樹木繁茂,樹從中傳出錚鉦之聲,象有人弄琴。次地真乃人間勝景?! √曝懹^年間,慧褒和尚云游至此,見山中龍女泉、白龜泉等大小泉水,終年流瀉,起云峰、鰲魚嶺等大小山峰,如列翠屏,心情大悅,遂結(jié)廬于此。死后其弟子將山名改為褒禪山,慧褒草廬后經(jīng)宋高僧中會和尚擴建為褒禪寺,宋元裕和尚重修已初具規(guī)模。南宋哲學家葉適任沿江制置使,帶兵路過這里,正值大旱,往寺祈雨輒應。宋寧宗慶元六年(公元1200年),和州州守王大過亦因祈雨靈驗,筑喜雨亭。此后,文人墨客,絡繹不絕,因而名聲大噪。褒禪山有華陽仙洞、褒禪煙雨的傳說,“華陽仙洞”,傳說仙翁往來此間,故名。華陽洞有天、碑、門、地四洞,其中碑洞洞深形特,洞內(nèi)歷代游客題記遺跡頗多?!叭A陽”兩字系明代萬歷癸丑歲(公元1613年)海陽范惟美書?! …h(huán)峰鎮(zhèn) 環(huán)峰鎮(zhèn)系含山縣縣政府所在地,也是該縣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國土總面積217.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318公頃,總?cè)丝?10717人,下屬8個社區(qū)居委會,30個行政村。曾多次榮獲全省綜合經(jīng)濟實力“百強鄉(xiāng)鎮(zhèn)”、巢湖市綜合經(jīng)濟實力“十強鎮(zhèn)”、巢湖市“六個好”鄉(xiāng)鎮(zhèn)黨委稱號。 環(huán)峰鎮(zhèn)礦藏豐富,有鐵、鉛、錳等金屬礦,還有石灰石、白云石、粘土、螢石、煤等非金屬…… 詳細++ |
鳳凰湖生態(tài)植物園 | 鳳凰湖生態(tài)植物園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 ▲P凰湖生態(tài)植物園位于揚子江畔的馬鞍山市郊霍里鎮(zhèn),是國家3A級風景區(qū),集餐飲、娛樂、住宿等功能為一體?,F(xiàn)在我們來了解一下馬鞍山鳳凰湖生態(tài)植物園旅游攻略?! ●R鞍山鳳凰湖生態(tài)植物園山巒疊嶂,湖水蕩漾,竹海云霧繚繞,林間棧道穿梭其間,恍若人間仙境。極其良好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被譽為“馬鞍山的九寨溝”。山莊距馬鞍山市區(qū)12公里,距南京市區(qū)45公里,南京碌口機場27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成為南京的“后花園”,都市里的“村莊”?! ●R鞍山鳳凰湖生態(tài)植物園景區(qū)峰巒疊嶂,溝谷縱橫;古樹參天,竹林似海,林木蔥蘢,蔽天蓋地。獨領-的林中之王“千年紫薇、萬年銀杏”嘆為觀止。山莊占地6000余畝,原始次森林千余畝,景區(qū)綠色植被覆蓋率達99%以上,其中原始次森林300余畝,竹林500畝,各類花木300余種;富含極高“空氣維生素”——離子,沁人心肺的景區(qū),一座高濃度的天然氧吧?! ●R鞍山鳳凰湖生態(tài)植物園景區(qū)紫薇大酒店擁有音樂茶吧、風情咖啡屋、時尚KTV、休閑棋牌、垂釣、采摘園、專業(yè)影劇院等娛樂項目讓您在繁忙的公務之余盡情享受完美的休閑娛樂時光?! ●R鞍山鳳凰湖生態(tài)植物園占地面積3000畝,交通便利,區(qū)位優(yōu)越。如果您還沒有來過這里,那就趕緊帶著馬鞍山鳳凰湖生態(tài)植物園旅游攻略一起出發(fā)吧?! ?/p> |
甑山生態(tài)園 | 甑山生態(tài)園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 褹A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當涂縣姑孰鎮(zhèn),馬蕪高速當涂出口沿314省道向東約1公里處。占地約1500畝,規(guī)劃建設面積約10萬平方米,是集生態(tài)農(nóng)業(yè)、觀光旅游、酒店餐飲、休閑度假、文化健身、會議商務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園區(qū)。 地址:當涂縣姑孰鎮(zhèn)晉山路8號 門票:無 開發(fā)時間:200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