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线视频婷婷播放,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欧美乱极品,99久高清在线播放,久久久久影院美女国产精品

  • <menu id="dwpjs"></menu>

    <dfn id="dwpjs"></dfn>
  • 導航


    當前位置:首頁 >>江西省 >>九江市 >> 修水縣

    修水縣景點大全


    景點 簡介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涎隆R家洲景區(qū)位于江西省修水縣城,由南崖(含黃庭堅紀念館、南崖碑刻等)、文峰塔、云巖禪寺、修河峽谷棧道、老城修河段水域、馬家洲公園等景點構成,面積共1100余畝。該景區(qū)經修河棧道和修河游步道連為一體,形成了集山水、湖泊、人文一體的景區(qū)。1995年被評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2011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景區(qū),2014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qū)。  主要景點  南崖  南崖位于修水縣城修河南岸,景區(qū)東部南山崖處。素有“七百里修江第一山”之美譽,曾是黃庭堅少時讀書游憩之地。南崖有黃庭堅親手栽種的重陽木古樹,被列為國家一級名木古樹?! ↑S庭堅紀念館  黃庭堅紀念館占地45.29畝,位于修河南岸。是江西十大名人紀念館之一,為紀念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江西詩派”始祖黃庭堅而建, 1985年建成開館。已故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先生題寫?zhàn)^名,是全國唯一一家黃庭堅個人紀念館。  館內主要有濂山書院、黃庭堅書法碑廊、南崖石刻等。2006年被評為百姓喜愛的江西百景之一。2011年被評為江西省園林化單位。   修河峽谷棧道  修河被譽為中國最美的河流。修河棧道主要由南崖沿修河到洪坑河景觀帶的棧道,棧道兩岸山勢峻峭,景觀奇特,沿著棧道,途徑云巖禪寺、南山茶樓、洪坑河景觀帶和修河浮橋,游客可沿著修河棧道騎行進行游覽。   馬家洲公園  馬家洲濕地公園,位于修水縣城南修河中央,四面環(huán)水,地形呈鯉魚形,頭東尾西,總面積430余畝。園內按功能分為入口廣場區(qū)、濱水廣場區(qū)、老年康樂活動區(qū)、生態(tài)游覽區(qū)、專類植物園區(qū)、兒童游樂區(qū)、茶文化廣場區(qū)、生態(tài)停車區(qū)等八大區(qū)域。園內景觀綠化采用了點狀、塊狀、帶狀相結合,在最大限度保護利用原生態(tài)濕地和原有植物群落基礎上補植各類喬木以及地被植物,種植銀杏、香樟、廣玉蘭、八月桂、深山含笑等觀賞樹種73種,形成了生態(tài)完善合理,季相景觀豐富的生態(tài)游覽觀賞區(qū)。同時,園內開辟有桃花園、梅花園、茶花園、桂花園、百竹園等植物群觀賞空間。整個公園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綠化率達到83.5%。   文化古跡  文峰塔  始建于唐(公元800年)的文峰塔是修水縣璀璨歷史文化的一顆明珠,也是千年縣城的唯一象征。清嘉慶九年甲子(1804),道光皇帝之師、本縣湯橋人萬承風為首等25名鄉(xiāng)賢,各捐銀三百兩集資重建,嘉慶十一年(1806)七月塔成,距今有200多年歷史。樓閣式石塔,底平呈六方形,七層,高20多米,有門窗,可攀登觀望。塔旁原建有文昌閣。文峰塔從公元1805年直到1966年“文革”被毀,歷經160多年的風風雨雨,一直聳立“東渡之陽,鳳渚之崗”,俯視修河滔滔東去?! ≈亟ê蟮奈姆逅谀涎履厦嫔缴?,總體設計仍保留其原來的個性特點,塔為實心磚石砌體結構,六角樓閣式仿木結構,共13級(存11級)?;鶠檎呅?,周長22.8米,面積33平方米。第一層重檐,檐下設斗拱,北有門洞。第二層到第七層逐漸遞減,每層4窗,皆單檐,下有陶質斗拱承托。   云巖禪寺  云巖禪寺占地面積約50畝,建筑面積約1000㎡。所有殿堂建筑紅墻黃瓦,古色古香,更兼終日青煙繚繞,檀香彌漫,在周圍青山綠樹的映襯下,令人感到神秘而望而莊重?! ?jù)舊志記載,云巖禪寺始建于唐朝德宗貞元二年(即公元786年),開山祖師曇晟是有名望的高僧。五代時期云巖禪寺毀于戰(zhàn)亂。至宋代建立漸次修復,并與黃龍禪院等六座禪院并稱修水六大禪院,黃庭堅也和云巖禪院有過交往。明代嘉靖年間州同林春澤曾為云巖禪院題匾額“修江第一禪林”。解放后50年代末云巖禪寺被毀。云巖禪寺于1994年9月19日隆重開光,由釋法林住持主事,香客與游人絡繹不絕?! ?/p>

    大洋洲濕地公園

    大洋洲濕地公園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 〈笱笾薰珗@位于修水縣城良塘新區(qū)西側,修河和修河支流山口水交匯處,總面積1500畝,總投資約1.5億元。該公園以“一帶一河一洲”為景觀結構,即湖濱路景觀工程、內河、濕地公園三部分組成。湖濱路景觀工程全長5.8公里,一期工程已全面完成,長2.6公里,路寬7.5米,綠化面積約176000㎡,樹苗品種多達106種,景觀大樹約6234株;大多移植修水本地鄉(xiāng)土樹種,稀有珍貴大樹主要有紅豆杉、古香樟、金錢松、雪松、白玉蘭、廣玉蘭、金桂、紫薇、銀杏、含笑、重陽木等十多個樹種。湖濱路沿線同時建有占地2.8萬平方米的秀和廣場、2萬平方米的長天廣場、8000平方米的聚賢廣場。內河原來是一潭死水,朽木與雜草叢生,經過河道疏浚整治后,形成了一條長1.5公里、寬60米、9萬平方米水面,3000余米景觀堤,貫通山口河和修河的秀美河流,有效改善了公園兩岸的景觀效果。大洋洲濕地公園長約1200米,寬約220米,面積約318畝,成狹長形的綠洲。修水縣按照“生態(tài)、經濟、美觀”的理念,將大洋洲濕地打造成生態(tài)景觀公園,與湖濱路景觀工程遙相呼應,融為一體。濕地公園綠化面積約18萬平方,樹苗品種規(guī)格有49種,景觀大樹約4000株,建有柳杉林、楓香林、楊梅林、棕櫚林,松樹林、陽光草坪、果嶺等主題景觀,同時利用起伏山體和天然水體,打造富有特色的濕地公園?! ⌒畔碓矗盒匏h旅游局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锸掌鹆x修水紀念館座落于修水縣城鳳凰山路136號,屬秋收起義專題性紀念館,始建于1977年。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展線160米,現(xiàn)有館藏文物330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7件,二級文物12件,三級文物58件。管轄全縣60余處革命舊址,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館標由秋收起義時師部參謀、工農革命軍軍旗設計者之一、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何長工題寫。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為挽救中國革命,黨中央在漢口召開了“八七”會議,會議確定由毛譯東同志在湘贛邊組織和發(fā)動秋收起義。修水是秋收起義的主要策源地,是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和第一師第一團團部駐地,是我黨公開打出的武裝--反動派的第一面軍旗設計、制作并率先升起的地方。為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在紀念秋收起義50周年之際,1977年9月,該縣興建了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維修了一師師部和一團團部舊址并對外開放?! 〗^以來,紀念館接待觀眾百萬人(次),是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弘揚秋收起義精神的重要陣地。紀念館先后被九江市人民政府、0中央宣傳部、0江西省委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2004年10月份,秋收起義修水策源地被評選為百姓心中的“江西十大紅色景點”之一;  2005年修水縣秋收起義紀念地系列景點被國家發(fā)改委、中宣部等13個部門為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

    百茶園

    百茶園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 ⌒匏h茶葉生態(tài)科技園又名“百茶園”,是集科研、生產、加工、商貿、觀光及休閑為一體的現(xiàn)代化綜合園區(qū),總投資4億元。設有一樓(科研大樓),二園(擁有國內外350余個品種的品種園和實驗園),三廠(茶科所精制茶廠、寧紅保健茶廠、神茶青錢柳茶廠),四區(qū)(科研辦公區(qū)、生產加工區(qū)、商貿觀光區(qū)、休閑娛樂區(qū))。園內有新老生態(tài)茶園2000畝,年可產茶3000噸,是湘、鄂、贛三省九縣茶葉貿易集散地,是寧紅茶區(qū)茶葉產業(yè)發(fā)展平臺。2005年7月1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茶葉研究帶頭人陳宗懋,特為修水茶葉生態(tài)科技園題詞,并勉勵修水茶業(yè)再創(chuàng)輝煌。2007年本所評為“江西省文明單位”,2001年評為“省級農業(yè)科技園”?! 〔杩扑枞~科技生態(tài)園于2005年建成,位于修水縣城南3公里處,坐落在城南南姑橋邊,北臨寧紅大道,東、西、南群山環(huán)抱,景區(qū)內有茶山、茶樹生物多樣性基因庫、茶博館、四星賓館、休閑茶文化廣場、水景湖、水榭、桂花園、觀景樓等。茶博館是一本歷代茶人對茶業(yè)研究、傳承發(fā)揚的“教科書”。館內儲藏著修水歷代茶人傳承、發(fā)揚茶業(yè)、茶文化作出貢獻的珍貴資料,珍藏著修水“寧紅”1942年至如今不同年代的寶貴樣品,展示了修水“寧紅”、“雙井”、“舌尖”等幾十個不同的名茶品種,彰顯了現(xiàn)代茶人對茶文化的鐘愛與詮釋。水景湖湖水清澈透底,庭院倒映,休閑垂釣,心曠神怡。茶山層層疊疊翠綠縈繞,生物基因庫,庫內擁有國內外茶樹品種356個,登頂觀景樓,可縱觀縣城全貌、一覽修河美景、飽賞茶山自然風光。是農業(yè)觀光旅游勝地,被譽為“修水后花園的園中園”?! ?/p>

    修水仙姑山

      仙姑山位于縣城中心位置,山頂?shù)南晒盟率冀ㄓ谔瞥?,屬佛教黃龍宗的-下院,至今有一千四百余年的歷史。位于山腰的普濟道院地處西面山麓,該道觀雕梁畫棟,做工精美,是修水道教核心場所,為三省九縣道教信眾齋醮法事活動中心?!   ⌒畔碓矗盒匏h旅游局  信息來源:修水縣旅游局

    修水兜率寺

    修水兜率寺為文化旅游景點。  渣津是宗教圣地。早在晉代有吳猛和許遜(許真君),煉丹于黃龍山及龍安山,為民除害,追趕孽龍,留有許多故事傳說。后來許真君被尊為凈明忠孝道教派祖師,民間稱為“忠孝神仙”、“西江砥柱”、“普天福主”。渣津老街修建有規(guī)模宏偉的萬壽宮,歷來香火旺盛。是歷史上集宗教、經貿、文化、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活動場所。  兜率禪寺始建于隋開皇年間,是修水佛教傳播最早的-道場。唐宋達到鼎盛時期,宋代為本縣六大禪院之一,歷代高僧輩出。僧墓、古跡眾多,2002年釋法照禪師主持投入巨資重建梵宇,其建筑規(guī)模、規(guī)格將建設成為江南著名寺院。2007年9月,由省民族宗教事務局授牌為“江西省重點寺院”?! 《德仕屡d盛時建筑頗廣,宋代邑人黃庠,大文學家曾鞏,清代翰林院學士毛奇齡等曾為兜率寺寫過碑記文章。宋代“殿舍中嚴、齋宮、宿廬、庖幅之房布列兩序,廄圉倉,以固以密,資所以奉養(yǎng)之物無一而外求。”清代規(guī)模為東西兩序,一進九重,有“九井十八廳”之說。相傳乾隆皇帝微服私訪時,曾到寺歇憩,題有“大雄寶殿”四字。兜率寺幾經戰(zhàn)亂遭到破壞。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由鼎新和尚恢復重建“新豐大宗佛堂”、“觀音堂”和“鼎復山莊”等。“文革”期間遭嚴重破壞,僅存一字廂房7間,400多平方米?! ∷聝冗€保存有清代原任江蘇省崇明縣正堂冷豐年所贈“悟通寶馨”匾額和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汪廷玙所贈“翠拔云崖”匾額。有康熙癸卯(1663年)壬辰(1712年)制造的方形石水缸等古物。寺前舊有問法亭、三眼橋、升仙橋、香花橋、試心梯、萬工池等。寺院附近還有眾多墓塔,如從悅禪師塔、慧云禪師塔、少嵩禪師塔、榮杲良禪師塔、行端禪師塔、蛤庵禪師塔和鼎新墓等。有文字碑記的墓塔就有50多處。寺院山場、田產約占2平方公里,建筑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 「母镩_放以后,進一步落實宗教政策,重又恢復香火,并經省宗教管理部門批準發(fā)證,成為我縣佛教重要-場所。1997年和2000年龍山德見的后裔,日本真宗大谷派秉性寺關東別院千葉賢胤一行為尋根到中國禮祖親宗,先后二次專程拜謁兜率祖庭,并捐助重塑觀音佛像。2002年又有武寧彌陀寺傳開老法師門徒釋法照禪師,發(fā)大乘菩薩之心,懷中興祖庭之志,從武寧彌陀寺慕名來主持兜率寺,受到當?shù)卣透鹘缛耸繗g迎,已投入巨資重建兜率禪寺,其建筑規(guī)??芍^湘、鄂、贛三省鄰近地區(qū)最大的佛教寺院。總占地1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在原址中軸線上,建有文殊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主要殿堂和其它建筑。請看,大殿金碧輝煌,佛像寶蓋莊嚴,四季香火旺盛?,F(xiàn)在我們就從文殊殿開始看看這座雄偉的寺院吧?! 〈笮蹖毜睿捍┻^天王殿,展現(xiàn)在眼前的這座雄偉的大殿,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為仿宋歇山頂式,造型宏偉,金碧輝煌,殿高30米,占地2000平方米。殿前臺階中央為“九龍伴日”是一副珍貴的石雕工藝品,殿內供奉的是橫三世佛,中間供養(yǎng)的是婆娑世界教主釋迦牟尼,右邊供奉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左邊供奉的是東方琉璃世界教主藥師佛,在佛的胸間,有“卐”的標志,這是武則天給的定義,意為太陽光芒四射或燃燒的火。后來作為佛教吉祥的標記,以示吉祥萬德。大殿東西兩側供奉的是十八羅漢。釋迦牟尼背后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在觀音左前方,是文殊菩薩,專司智慧,手持寶劍,身騎獅子,象征智慧威猛,人稱大智菩薩。在觀音右前方,是專司理德的普賢菩薩,手持如意棒,身騎六牙大象(表示六魔),人稱大行菩薩?! ∥氖獾睿汗┓钗宸轿氖馄兴_。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輔弼,主智慧,于諸菩薩中號稱智慧第一,兩旁為四大金剛。  天王殿:我們現(xiàn)在到了天王殿,殿中間供奉的是天冠彌勒佛,他笑口常開,迎接著善男善女,兩邊供奉的是各護一方天下的四大天王,分別是手握寶劍的南方增長天王,掌管風;手持琵琶的東方持國天王,掌管調;手持寶傘的北方多聞天王,掌管雨;手中纏龍的西方廣目天王掌管順。四大天王就是掌管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護國安民的天神。在彌勒佛背面,是手持金剛杵的韋陀菩薩,他原為南方增長天王,手下神將。韋陀曾親受佛祖法旨,統(tǒng)管東、西、南三洲巡游0事宜,保護出家人,護持佛法,故稱三洲感應。相傳釋迦牟尼涅磐后,帝釋天手持七寶瓶準備取下佛牙舍利回去建塔供養(yǎng),時有羅剎鬼躲在釋天身后,趁人不備突然竊去佛牙,韋陀奮不顧身,急起直追,剎那間把羅剎鬼抓獲,并奪回佛牙舍利,后被尊稱為菩薩?! 〔亟洏牵鹤詈笠恢貫椴亟洏牵址Q藏經閣,是兜率禪院的佛經寶庫,藏經樓前方,右側為“壇堂”是佛家弟子誦經悟道的地方。左側是“大竂”,又稱“齋堂”.并設有客堂、客房。  蓮池:穿過殿宇,進入西側,這里就是“蓮池”。你看,龍安山東麓群峰隱現(xiàn),猶如一朵蓮花。散開的九個花瓣,蓮池即座落在“蓮蕊”。蓮池面積2000余平方米,池堤前面是蓮花廣場,觀音菩薩高17米,持蓮而立,迎接四方游客?! ∽鎺熕荷彸厣戏綖樗未鷱膼傋鎺熌顾?。從悅禪師(1044—1091)為寶峰真文法嗣,黃龍宗三世。少年出家于普圓院,從學于云蓋守智,又待隨清素和尚,頗有所得,后拜寶峰克文為師,受其法印。受具戒后,到長沙道吾山修行,當首座,住持長沙麓山寺,后住持兜率寺,依照慧南“黃龍三關”,新創(chuàng)“兜率三關”勘驗學法者,當時宗風遠振,時任洪州轉運使,后為宰相的著名居士張商英,曾置其門下受法,一言有悟,其相公禪名重京華。元佑六年(1091年)冬,從悅說偈而逝,權臣張商英遣使持祭。俾塔于龍安之乳峰,奏請朝廷追謚“真寂大師”。乾隆十年乙丑(1745年)兜率法嗣將靈骨移葬龍安山下蛇形,法嗣慧云同墓,至今保持完整?! 「蜮侄U師塔:位于兜率寺后東側,為清順治年間全國著名高僧木通道齋入室弟子,大覺國師高足,初住浙江武康報恩寺,常隨大覺國師赴世祖召蒙顧問,康熙初居通城鳳山寺,十二年癸丑(1673年)二月,應兜率寺住僧之請,住持兜率禪寺,時稱“平陽國師”。大建幡幢,大興工役,由是兜率寺重興。蛤庵大師醫(yī)術高明,曾醫(yī)好皇帝頑疾,得到朝廷嘉獎,有御賜藏金如意,千佛袈裟,寶幢法帔等物,傳說皇帝恩準修建“十里花街”,因從朝廷歸途中病逝未果,當時譽稱“龍安報國堂”。蛤庵才華出眾,著有語錄、詩作,記述了時住兜率寺的情況,其墓塔至今猶存,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香花橋:位于原兜率寺門首,跨度3米,寬2.8米,全部麻石結構,為一孔拱形橋,橋拱下面有“皇宋元佑四年二月二十六日住山僧惠宣識”和“皇清乾隆庚午十月十九日住持沙門六庵重建此橋”等石刻,是修水境內建筑最早的石拱橋,已被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蓸颍何挥诙德仕麻T前小溪之上,單拱,橋面寬1.9米,高3米,跨度5米,跨紅巖石而立,從此橋經過對岸山堝為化人坑,是寺僧圓寂后火化“升天”的地方,故稱“升仙橋”。又有傳說是張果老來到兜率寺尋訪呂洞賓,在此經過稱為“仙人橋”。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座落于修水縣城鳳凰山路60號,東臨縣城鳳凰山路,北靠縣政府招待所,西接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南抵林氏祠堂。舊址座北朝南,一進二重,磚木結構,小青瓦屋面,四水歸內,麻石門框,整個建筑面積350平方米,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上堂前為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設計、制作的地方,上堂前左右各一間房,為師長、副師長辦公居住,下堂前左、右各二間房為師部八大處辦公室,天井為青石鋪砌,兩側廂房為警衛(wèi)戰(zhàn)士陳士榘、韓偉(解放后分別被授予上將、中將軍銜)值班室,舊址正門前為練兵場?! ? 該舊址原系修水縣商會,1927年8月,準備參加南昌起義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衛(wèi)團因起義部隊南下,追趕不及輾轉來到修水。8月12日攻克修水縣城,在縣城駐扎了近一個月,期間,警衛(wèi)團匯同平江工農義勇隊及通城、崇陽、修水農民自衛(wèi)軍、安源煤礦工人武裝和駐銅鼓的瀏陽義勇隊等組編成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下轄四個團和師直特務連。師部領導人及師直機關的參謀、副官、軍需、軍械、醫(yī)務、獸醫(yī)、被服、經理八大處均在此辦公。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由師部參謀處長陳明義(陳樹華)、參謀何長工、副官楊立三同志在此設計、制作。9月9日,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及其所屬一、四團和師直特務連率先在修水公開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鮮艷紅旗,由此,爆發(fā)了震驚中外的湘贛邊秋收起義?! ? 秋收起義部隊在修水駐扎期間,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和文獻資料,如時任副師長余賁民使用過現(xiàn)保存完好的銅質望遠鏡,1994年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部隊離開修水后,該舊址恢復為縣商會,解放后,為縣中心幼兒園,1986年2月劃歸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管理,1987年,省文物局撥出??顚εf址進行了局部修整,復原陳列并對外開放至今,為更好地保護師部舊址,對舊址的周邊環(huán)境進行了整治,拆除了 絕對控制地帶內的高層建筑,劃定了建設控制地帶?,F(xiàn)師部舊址保存完好,共接待觀眾數(shù)百萬人(次)。師部舊址連同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和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部舊址成為了輻射湘鄂贛周邊地區(qū)乃至全國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陣地?! ? 該舊址1987年12月被列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0中央宣傳部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家坪風景區(qū)

      楊家坪國有林場位于修水縣東南部,九嶺山脈西麓,系我省八大林場之一??偯娣e11.5萬畝,保留有原始森林和原始次生林近萬畝,最高峰1473.5米,大部分林地在海拔600-100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5℃。境內有木本植物700余種之多、草本800余種之多,蕨類植物60余種以上,合計為1600余種,其中珍稀瀕危50種以上,國家一級和省一級保護的有三種,國家二級和省二、三級保護植物有40余種。林場進口處有宋末元初所建的仙姑塔遺址、神童太子墳、清帝乾隆天子地碑石、山頂十里野生黃花帶、客家田圍里、老革0據(jù)地矮子坑“修銅宜奉邊臨時縣蘇維埃政府舊址”、棉花堝軍工廠、芋頭堝縫工場、方坑紅軍醫(yī)院、下堝第三蘇維埃政府遺址等。

    一圣仙娘殿

    一圣仙娘殿為文化旅游景點?! |皋一圣仙娘殿,坐落在月塘中學后山邊。傳說東皋:“一圣仙娘”,名緯英,系戰(zhàn)國時期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女兒,因生不逢時,烽火連年,隨父母顛沛流離,目睹國破家亡,民不聊生,憂國憂民,同父親屈原于公元前二百七十六年五月初五日投汩羅江自盡。一代烈女,以身報國,驚天地,泣鬼神。玉帝深威其誠,托化成仙,每當歲首,迎送“一圣仙娘”造紙龍,舟中坐屈原相公,寓以憑悼忠魂?! ?jù)考冷氏宗譜,宋寶章閣大學士,經略安撫使冷公應微及光祖感其“一圣仙娘”心誠,將“一圣仙娘”如神奉敬,十六 世祖(公元一一七二年至一三三零年間),巽光(東皋)公由白嶺鎮(zhèn)遷往東皋,將“一圣仙娘”隨遷奉敬?! ? 東皋公后裔選址修建東皋公祠,道光壬午年(公元一八二二年)二十一世祖公爵即毅庵公后裔,在公祠左邊建毅庵祠和甘露字。甘露字為一圣仙娘老宗廟,長年敬奉。道光甲辰公元一八四四年間,二十一世祖公(木庵)后裔在公祠右邊建木庵祠,悉云宮為“一圣仙娘”新宗廟,占地五百二十平方米,高二丈有余。祠宮連成一體,宏偉壯觀,香火不斷?! ? 文革浩劫,一圣仙娘廟毀于一旦。東皋公后裔無不痛惜,十年浩劫過去,云開霧散,東皋公后裔喜笑顏開,仁人志士,慷慨捐資,于一九九三年在原址重建“一圣仙娘”殿,公元二OO六年八月至二OO七年二月建“一圣娘娘神坊”、“仙人閣”,占地面積六百二十平方米,高二丈有余的殿、閣、坊融為一體?!耙皇ハ赡锷穹弧弊湓凇耙皇ハ赡锏睢钡亩浊胺?,由淡蘭色大理石砌成,秀麗、挺撥、高聳。“仙人閣”坐落在進殿的左邊,閣頂呈圓形八角結構,頂上方鑲嵌青石板刻有《一圣仙娘記》、《冷公應微大學士記》”古色古香,雄姿綽約?!耙皇ツ锬锏睢弊湓凇跋扇碎w”右后不運的地方,大門開闊丈余,殿高二丈余,“一圣仙娘”雕像端坐殿的后中央,左右兩邊有廂房,殿中央頂系八角屋頂,殿內陽光充足。朱光寶氣,莊嚴凝重?! ? 殿、閣、坊依山傍水,近處小河流水潺潺,遠處群山蜿蜒,青山碧水,交相輝映,蔚然壯觀。朝拜者,絡繹不絕,紛至沓來,香火鼎盛。

    抱子石

      抱子石,高約20余米,呈圓錐狀,底部直徑約為10余米,三面臨水。上部腰際處,一水石隆起,高約3米,酷似一位深情的慈母,懷抱愛子佇立河邊。據(jù)說,修水人不肯離開家鄉(xiāng),蓋因縣境東南部有一巖石形如慈母抱子,佇立修河岸邊,盼夫歸來。民間有詩云:東南西北云為帳,春夏秋冬草作衣,終日不聞兒子哭,何時盼得丈夫歸?! ⌒畔碓矗盒匏h旅游局

    余段古屋

      余段鄉(xiāng)老屋眾多,就清朝時期建造的老屋達16幢之多,且均為徽派風格。這些老屋規(guī)模宏大,做工考究,保存完整,忠實記錄了吳氏家族在余段的艱難創(chuàng)業(yè)史。在眾多老屋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下界頭老屋?! ? 下界頭老屋位于上源村下界頭,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據(jù)吳氏宗譜記載,老屋始建于清朝嘉慶五年既公元1800年,前后花了三年時間才竣工,是余段吳氏始遷祖吳汝云的第十八世孫吳學成所建。吳學成號仗南,生于1754年,自幼勤奮好學,獲太學生之譽,在余段屬一介鄉(xiāng)賢,靠走南闖北積累下了殷實的家底?! ? 老屋規(guī)模宏大、結構復雜,占地面積超過四千平方米。保存仍較完整,現(xiàn)仍居住著十四戶人家,65口人。老屋四周圍墻總長近500米,高2.5米,底部1.5米用石頭壘砌,厚度為1.2米,現(xiàn)仍然十分牢固;上端用粘土筑砌而成,上面用松樹皮覆蓋防雨,因年久失修上半部分早已跨塌。老屋內建筑結構復雜,被當?shù)厝诵蜗蟮馗爬椤吧舷氯厮臋M廳,四節(jié)八巷四迷宮”。老屋正門前的牌坊已被拆除重建,穿過牌坊后數(shù)百平方米的露天院落就進入老屋內,老屋中間為正屋,兩邊為廂房,它們均用料考究,做工精細,雕梁畫棟,惟妙惟肖。正屋由三個大廳堂兩個大天井組成,每個廳堂長15米寬10米,每口天井長寬各10米,廳堂與天井的組合相得益彰,使老屋的布局合理、氣勢恢弘。緊靠廳堂與天井建有若干附房,附房上還建有木制0和陽臺,在正屋和廂房之間有許多條巷道,它們之間四通八達。從巷道穿過一扇扇用花崗巖和煙磚組成的拱形門,就進入了兩邊的廂房,廂房的結構和正屋相似:石大門、天井、立柱、附房等應有盡有,只是比正房小了許多,因古屋內巷道眾多,穿形其中,真有點進入迷宮的感覺。余段古屋 余段古屋   余段鄉(xiāng)  余段位于修水縣西南邊陲,界于土龍山脈與東陽山脈之間,與湖南平江毗鄰,面積3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70畝,山地5.3萬畝,6個行政村,958戶,4456人,是全縣最小的鄉(xiāng)。在大革命時期,這個小鄉(xiāng)有175名烈士為革命英勇獻身。今天,余段鄉(xiāng)人民正踏著先烈們的足跡,勵精圖治,向小康邁進,同時,更熱誠企盼海內外有志之士前來投資開發(fā),共創(chuàng)余段美好的明天。.…… 詳細++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為文化旅游景點?! ∥褰軓V場:修水縣城的老北門,占地14802平方米,它在沿江路、站前路和安居工程通道的中間,這里是修水的北入口,是一個給外地人進入修水縣城的第一印象的地段。當人們峰回路轉經過數(shù)小時的旅途顛簸從九江、南昌方向進入修水縣城的時候,豁然開朗出現(xiàn)在面前的就是這個寬闊的廣場,這個廣場命名為五杰廣場。縣黨政班子聯(lián)席會議在反復征求有關人士的建議后,幾經討論決定,將這個廣場命名為五杰廣場,隆重推出義寧五杰。廣場中心設立花崗石闕型石柱五根,每根石柱分別雕刻義寧五杰頭像和簡短介紹,以五位鄉(xiāng)賢的事跡激勵后人,張揚修水,呼應史學界對義寧之學日益興起的研究,也是開發(fā)修水旅游事業(yè)。  陳氏故居:修水桃里是清末兩代名人陳寶箴、陳三立父子的誕生地,陳寶箴(1831—1900)曾任湖南巡撫,在晚清時期領導了頗有影響的湖南新政,是一位有魄力、有建樹的封疆大吏;陳寶箴之子陳三立(1853—1937)維新四公子之一,清末同光體詩派代表人物,近代愛國詩人;陳三立長子陳衡?。?876—1923)近代著名畫家,與齊白石齊名,并擅長篆刻、書法、詩文;陳三立三子陳寅?。?890—1969)現(xiàn)代著名史學大師、教育家,他學識淵博,在國內學術界享有崇高聲譽。(陳氏一家三代祖孫四人均載入《辭?!贰吨袊舜筠o典》);陳衡恪次子陳封懷(1900—1993)著名植物園專家、植物分類學家。陳氏一家四代出了這五位杰代人物,成為國內目前絕無僅有的一大奇跡,修水后人并稱之為“陳門五杰”?! √依铿F(xiàn)保存有兩棟并列的建于清朝的陳寶箴、陳三立父子故居,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一“鳳竹堂”的名字來源于”蓋鳳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鳳有仁德之名,竹有君子之節(jié)”.。陳家大屋為兩棟相連的磚木結構,右邊是一棟老屋,建于清乾隆時期,一進兩重,面闊三間。寬17.4米,深17.4米,高6.3米,天井兩側廂房為客廳、官廳,上下堂前廳房為臥室、書房,陳寶箴曾居住上廳房內,陳三立生于此。左邊一棟是新屋,建于清光緒年間,寬12.7米,深15.6米,高6.3米。桃里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青山翠竹、鳥語花香、綠水長流、空氣清新、氣溫宜人,無任何工業(yè)污染。該村長壽者居多,陳氏故居所在地竹段面積7.2平方公里,居民均為客家人后裔,村民們至今仍傳承客話方言,遵循客家風情?! £悓汅?(1831~1900)  陳寶箴(1831-1900.7.22),譜名陳觀善,字相真,號右銘,晚年自號四覺老人,江西省義寧(今修水)縣人。1852年鄉(xiāng)試中舉人出仕,文才、韜略和辦事能力深為兩湖總督曾國藩所賞識。先后任浙江、湖北按察使、直隸布政使、兵部侍郎,時與許仙屏號為“江西二雄”。1895年在湖南巡撫任內與按察使黃遵憲、學政江標等辦新政,開辦時務學堂,設礦務、輪船、電報及制造公司,…… 詳細++  陳三立 (1853~1937)  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 陳三立出身名門,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大師、歷史學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出身世家,當年與譚延闿、譚嗣同并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并稱“維新四公子”,陳三立被譽為中國最后一位傳統(tǒng)詩人。 他于1892…… 詳細++  陳寅恪 (1890~1969)  陳寅恪,江西義寧(今修水縣)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長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廣州,中國現(xiàn)代最負盛名的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 陳寅恪(讀作chén yín que,雖然“恪”字普通話念“kè”,陳寅恪先生乃客家人,小名“恪(que)兒”,故先生名字應讀que音)著名詩人陳三立之子,湖南巡撫陳寶箴(支持變法的開明督撫)之孫。陳寅恪…… 詳細++  陳衡恪   中國畫家。字師曾,號槐堂、朽道人,江西義寧(今修水)人。陳三立子。曾留學日本,歸國后從事美術教育。善詩文、書法;尤長繪畫、篆刻,曾得吳昌碩指授,筆簡意饒。山水參合沈周、石濤筆法,喜作園林小景;寫意花果取法陳道復,徐渭,結合寫生;偶亦作風俗人物畫。和齊白石交誼甚深,藝術上相互影響。有《中國繪畫史》、《中國文人畫這研究》(系譯作和本人專論之合成)、《染蒼室印存》…… 詳細++  陳封懷 (1900~1993)  陳封懷,中國植物園創(chuàng)始人之一。1926年畢業(yè)于東南大學,1934—1936年為創(chuàng)建廬山植物園而留學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后歷任廬山植物園、南京中山植物園、武漢植物園、晚年任中科院華南植物園主任(廣州),后任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名譽所長,與年齡相差不大的三叔陳寅恪時相過從,十分歡洽,給了寂寞中的陳寅恪很大的寬慰。 陳封懷,1900年5月16日生于江蘇…… 詳細++  陳寶箴 (1831~1900)  陳寶箴(1831-1900.7.22),譜名陳觀善,字相真,號右銘,晚年自號四覺老人,江西省義寧(今修水)縣人。1852年鄉(xiāng)試中舉人出仕,文才、韜略和辦事能力深為兩湖總督曾國藩所賞識。先后任浙江、湖北按察使、直隸布政使、兵部侍郎,時與許仙屏號為“江西二雄”。1895年在湖南巡撫任內與按察使黃遵憲、學政江標等辦新政,開辦時務學堂,設礦務、輪船、電報及制造公司,…… 詳細++  陳三立 (1853~1937)  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 陳三立出身名門,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大師、歷史學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出身世家,當年與譚延闿、譚嗣同并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并稱“維新四公子”,陳三立被譽為中國最后一位傳統(tǒng)詩人。 他于1892…… 詳細++  陳寅恪 (1890~1969)  陳寅恪,江西義寧(今修水縣)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長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廣州,中國現(xiàn)代最負盛名的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 陳寅?。ㄗx作chén yín que,雖然“恪”字普通話念“kè”,陳寅恪先生乃客家人,小名“恪(que)兒”,故先生名字應讀que音)著名詩人陳三立之子,湖南巡撫陳寶箴(支持變法的開明督撫)之孫。陳寅恪…… 詳細++  陳衡恪   中國畫家。字師曾,號槐堂、朽道人,江西義寧(今修水)人。陳三立子。曾留學日本,歸國后從事美術教育。善詩文、書法;尤長繪畫、篆刻,曾得吳昌碩指授,筆簡意饒。山水參合沈周、石濤筆法,喜作園林小景;寫意花果取法陳道復,徐渭,結合寫生;偶亦作風俗人物畫。和齊白石交誼甚深,藝術上相互影響。有《中國繪畫史》、《中國文人畫這研究》(系譯作和本人專論之合成)、《染蒼室印存》…… 詳細++  陳封懷 (1900~1993)  陳封懷,中國植物園創(chuàng)始人之一。1926年畢業(yè)于東南大學,1934—1936年為創(chuàng)建廬山植物園而留學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后歷任廬山植物園、南京中山植物園、武漢植物園、晚年任中科院華南植物園主任(廣州),后任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名譽所長,與年齡相差不大的三叔陳寅恪時相過從,十分歡洽,給了寂寞中的陳寅恪很大的寬慰。 陳封懷,1900年5月16日生于江蘇…… 詳細++  陳三立 (1853~1937)  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 陳三立出身名門,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大師、歷史學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出身世家,當年與譚延闿、譚嗣同并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并稱“維新四公子”,陳三立被譽為中國最后一位傳統(tǒng)詩人。 他于1892…… 詳細++  陳寅恪 (1890~1969)  陳寅恪,江西義寧(今修水縣)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長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廣州,中國現(xiàn)代最負盛名的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 陳寅恪(讀作chén yín que,雖然“恪”字普通話念“kè”,陳寅恪先生乃客家人,小名“?。╭ue)兒”,故先生名字應讀que音)著名詩人陳三立之子,湖南巡撫陳寶箴(支持變法的開明督撫)之孫。陳寅恪…… 詳細++  陳衡恪   中國畫家。字師曾,號槐堂、朽道人,江西義寧(今修水)人。陳三立子。曾留學日本,歸國后從事美術教育。善詩文、書法;尤長繪畫、篆刻,曾得吳昌碩指授,筆簡意饒。山水參合沈周、石濤筆法,喜作園林小景;寫意花果取法陳道復,徐渭,結合寫生;偶亦作風俗人物畫。和齊白石交誼甚深,藝術上相互影響。有《中國繪畫史》、《中國文人畫這研究》(系譯作和本人專論之合成)、《染蒼室印存》…… 詳細++  陳封懷 (1900~1993)  陳封懷,中國植物園創(chuàng)始人之一。1926年畢業(yè)于東南大學,1934—1936年為創(chuàng)建廬山植物園而留學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后歷任廬山植物園、南京中山植物園、武漢植物園、晚年任中科院華南植物園主任(廣州),后任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名譽所長,與年齡相差不大的三叔陳寅恪時相過從,十分歡洽,給了寂寞中的陳寅恪很大的寬慰。 陳封懷,1900年5月16日生于江蘇…… 詳細++  陳寅恪 (1890~1969)  陳寅恪,江西義寧(今修水縣)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長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廣州,中國現(xiàn)代最負盛名的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 陳寅?。ㄗx作chén yín que,雖然“恪”字普通話念“kè”,陳寅恪先生乃客家人,小名“?。╭ue)兒”,故先生名字應讀que音)著名詩人陳三立之子,湖南巡撫陳寶箴(支持變法的開明督撫)之孫。陳寅恪…… 詳細++  陳衡恪   中國畫家。字師曾,號槐堂、朽道人,江西義寧(今修水)人。陳三立子。曾留學日本,歸國后從事美術教育。善詩文、書法;尤長繪畫、篆刻,曾得吳昌碩指授,筆簡意饒。山水參合沈周、石濤筆法,喜作園林小景;寫意花果取法陳道復,徐渭,結合寫生;偶亦作風俗人物畫。和齊白石交誼甚深,藝術上相互影響。有《中國繪畫史》、《中國文人畫這研究》(系譯作和本人專論之合成)、《染蒼室印存》…… 詳細++  陳封懷 (1900~1993)  陳封懷,中國植物園創(chuàng)始人之一。1926年畢業(yè)于東南大學,1934—1936年為創(chuàng)建廬山植物園而留學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后歷任廬山植物園、南京中山植物園、武漢植物園、晚年任中科院華南植物園主任(廣州),后任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名譽所長,與年齡相差不大的三叔陳寅恪時相過從,十分歡洽,給了寂寞中的陳寅恪很大的寬慰。 陳封懷,1900年5月16日生于江蘇…… 詳細++  陳衡恪   中國畫家。字師曾,號槐堂、朽道人,江西義寧(今修水)人。陳三立子。曾留學日本,歸國后從事美術教育。善詩文、書法;尤長繪畫、篆刻,曾得吳昌碩指授,筆簡意饒。山水參合沈周、石濤筆法,喜作園林小景;寫意花果取法陳道復,徐渭,結合寫生;偶亦作風俗人物畫。和齊白石交誼甚深,藝術上相互影響。有《中國繪畫史》、《中國文人畫這研究》(系譯作和本人專論之合成)、《染蒼室印存》…… 詳細++  陳封懷 (1900~1993)  陳封懷,中國植物園創(chuàng)始人之一。1926年畢業(yè)于東南大學,1934—1936年為創(chuàng)建廬山植物園而留學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后歷任廬山植物園、南京中山植物園、武漢植物園、晚年任中科院華南植物園主任(廣州),后任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名譽所長,與年齡相差不大的三叔陳寅恪時相過從,十分歡洽,給了寂寞中的陳寅恪很大的寬慰。 陳封懷,1900年5月16日生于江蘇…… 詳細++  陳封懷 (1900~1993)  陳封懷,中國植物園創(chuàng)始人之一。1926年畢業(yè)于東南大學,1934—1936年為創(chuàng)建廬山植物園而留學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后歷任廬山植物園、南京中山植物園、武漢植物園、晚年任中科院華南植物園主任(廣州),后任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名譽所長,與年齡相差不大的三叔陳寅恪時相過從,十分歡洽,給了寂寞中的陳寅恪很大的寬慰。 陳封懷,1900年5月16日生于江蘇…… 詳細++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烈士陵園為文化旅游景點、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 ≡蚴切匏h西部重鎮(zhèn),這里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是殷商時期古艾侯國都城所在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修水蘇區(qū)的中心區(qū)域?! ? 1927年8月下旬,秋收起義部隊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三營和四團駐扎渣津,9月9日,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師部機關駐扎于渣津萬壽宮,10日,在萬壽宮后大沙洲召開了數(shù)千軍民參加的誓師大會,號召工農大眾團結起來,拿起武器同-反動派作殊死的斗爭。1928年8月,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等率領紅五軍進駐修水,9月29日,在渣津桂花橋頭全殲敵朱培德部一個憲兵營后,輾轉到達臺莊,進行了著名的臺莊整編,恢復重建了0湘鄂贛邊特委。1930年底至1931年初0贛北特委(后改為贛北分區(qū)委)曾駐扎渣津黃泥灣,領導贛北黨組織和人民開展革命斗爭。同時這里又是0修水中心縣委、0修水縣委、修水縣蘇維埃政府的所在地,是駐修水上衫的0湘鄂贛省委、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的門戶,湘鄂贛革0據(jù)地反圍剿的重要戰(zhàn)役“黃坊大捷”就發(fā)生于此。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渣津地區(qū)犧牲的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1587名,涌現(xiàn)了像陳秋光、徐光華、方幼梅、張伯琴等著名的革命烈士?! ? 為褒揚先烈的歷史功績,1952年0修水縣委、修水縣人民政府決定在此興建烈士陵園。該陵園占地面積17340m2,公墓面積2148m2,89級臺階登上烈士公墓,公墓內安放著1006名革命烈士的遺骸,松柏長青、鳥語花香?! ? 每年的清明節(jié),這里人群肅穆,哀樂低迦,前來公墓憑吊、祭掃的干部群眾和青少年絡繹不絕。多年來這里已成為青少年入團、入隊、新黨員入黨宣誓的莊嚴場所,成為渣津地區(qū)一大紅色旅游景點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渣津萬壽宮,是渣津境內最大的古建筑,始建時間無考,當在渣津形成街市之時,原稱“靈劍仙宮”。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宮殿一進四重,前重為牌坊戲臺;中重為麻石天井,兩側為酒樓;上重為正殿,供奉許真君、吳猛等神像;后重為諶母殿,供奉諶母娘娘。兩側建有廂房,為廟會活動場所。占地一千六百多平方米。整個宮內有二十四只支柱,(正殿有六只大木柱,二只石柱,大木柱粗約二圍)。所有看面梁都有人物浮雕,飛檐翹角,氣勢宏偉,蔚為壯觀?! ? 萬壽宮不僅具有道教朝圣之功能,而且集宗教、民俗、-、商貿、文娛為一體。舊時每年在萬壽宮內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祀、賽會、唱戲、商貿、-、議事等活動?! ? 1927年9月9日,震驚中外的湘贛邊秋收起義在修水打響第一槍,當晚起義部隊抵渣津,總指揮部就駐扎在萬壽宮左廂房內。盧德銘總指揮召集師部機關人員在此研究部署召開軍民誓師大會和進軍路線事宜。此后,彭德懷率領的紅五軍及后來的紅十六軍先后駐扎于此。修水縣第三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修水縣抗戰(zhàn)勝利演講大會均在此召開?! ? 1947年渣津區(qū)中心小學在此創(chuàng)辦。解放后此處一直為渣津區(qū)中心小學校址。“文革”期間,宮殿建筑遭到嚴重破壞,牌坊、戲臺、酒樓被拆除改建教室,所有人物浮雕、匾額、飛檐飾品等蕩然無存。改革開放以后,為保護千年古跡,保護秋收起義重要革命舊址,學校新遷校址。地方民眾極力維護原有建筑,同時恢復了萬壽宮香火,使之成為渣津集鎮(zhèn)一處重要古文化遺址。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黃庭堅陵園為文化旅游景點?! ↑S庭堅墓坐落在雙井村西南,墓塋坐北朝南.黃庭堅(1045—1105),北宋治平四年(1067)進士,崇寧四年(1105) 9月客死在宜州(今廣西宜山縣)貶所,其墓是大觀三年(1109)蘇仙固、蔣緯護柩歸葬雙井祖塋之西,其墓宋代以來多次維修,1959年被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撥款予以全面維修.修復后陵高1.93米,直徑2076米.在召開黃庭堅960周年研討會前,縣政府又撥款對陵園進行了重修。陵園南面對著開闊的田野和遠處的修河,南面大門樓上方有我國書法協(xié)會沈鵬同志的“山谷園”親筆題詞,左右兩邊題有“杭山擁翠碧水揚波此處詩魂稱鼻祖,左史垂名右軍攬勝先生筆法耀千秋”長聯(lián)。四周是水泥圍墻,墻外是一圈挺拔的白楊。據(jù)傳說五六十年代墓地全是合抱的松、柏,可惜“-”與“文革”時都被砍光……迎面是一尊黃庭堅的石雕,石雕四周用南京的雨花石鋪地。然而據(jù)傳說原來迎面是一堵類似照壁的短墻,中間鑲刻著詩人的碑刻小像。像右上方鐫刻著詩人自撰翁方綱書的偈語:似僧有發(fā),似俗無塵。作夢中夢,見身外身。兩側為“看黃庭有味,笑白發(fā)無顏”的對聯(lián).碑像后是半球形的墓冢,墓前四柱三碑,兩邊的石碑上刻有詩人的生平,中碑則書刻“宋謚黃文節(jié)公之墓”,此碑為民國六年(1917年)修水知事所立,“文革”中散失,80 年代修墓時找回,陵園墓道回環(huán),置有石椅,植有花木。墓地左邊有一塊田溝,菜園,到處盛開著一簇簇、一片片美麗的小花,它叫藥菊,另一片是綠油油的茶園。

    修水黃龍寺

    修水黃龍寺為文化旅游景點?! ↑S龍古剎位于湘鄂贛三省交界的幕阜山東麓,修水縣西北區(qū)黃龍村境內,宋代為江南佛教四大叢林之一,是中國佛教禪宗黃龍宗發(fā)源地,1987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剎始建于唐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為超慧祖師所創(chuàng)。超慧至黃龍觀止而言曰:“凝三山之靈秀,蓄九泉之源流,九關十三鎖,真佛境也?!彼旖S龍寺。據(jù)僧譜所載,此寺初建時,一進九重,規(guī)模宏大。建有韋陀殿、天王殿、鐘鼓樓、金剛殿、大雄寶殿等殿宇,氣魄雄偉。至清末民初及十年文革浩劫期間,寺院最后慘遭破壞,古樹被砍到,寺廟被焚燒,神鐘被砸爛,佛像被推翻。幾經興衰的黃龍寺,至1994年,本縣出家多年的比丘尼——仁玉、惟白母女倆為弘揚家鄉(xiāng)佛法,隨緣回鄉(xiāng)住寺,使沉睡多年的黃龍寺重新點燃了香火。并將古寺尚存的遺址東方丈、祖師堂等得到了修復;1996年,上海等地佛門弟子遠道捐贈神鐘,送來佛像;1998年地方政府協(xié)助修通了抵寺公路;近年來寺院住持等籌資又修改了門首河道,回復了古寺地形風水原貌;日本佛教界多次專門派人前來拜謁黃龍祖庭?! ↑S龍古剎,由于歷史悠久,風景別致,吸引歷代文人墨客常游此地,如宋代王安石、蘇軾、蘇澈、黃庭堅、張商英、陸游、萬承風、明軍師劉伯溫、清乾隆等,他們之中并留有摩崖石刻,“靈源”、“黃龍山”、“法窟”、“三關”、“翠云洞”等手跡,并保存完好。而其它遺址(物)因年代久遠,歷盡滄桑,尚存不多,令人嘆息!

    修水縣下屬行政規(guī)劃區(qū)域景點大全


    地區(qū) 景點
    義寧鎮(zhèn)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白嶺鎮(zhèn)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全豐鎮(zhèn)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古市鎮(zhèn)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大橋鎮(zhèn)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渣津鎮(zhèn)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馬坳鎮(zhèn)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杭口鎮(zhèn)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港口鎮(zhèn)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溪口鎮(zhèn)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西港鎮(zhèn)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山口鎮(zhèn) 山口陳家大屋 山口老街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沙鎮(zhèn)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黃港鎮(zhèn) 毛竹山林場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何市鎮(zhèn) 東滸寨風景區(qū)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上奉鎮(zhèn)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四都鎮(zhèn)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太陽升鎮(zhèn) 楊梅渡古樟群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寧州鎮(zhèn)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路口鄉(xiāng)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黃龍鄉(xiāng)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上衫鄉(xiāng)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余段鄉(xiāng) 余段古屋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水源鄉(xiāng)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石坳鄉(xiāng)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東港鄉(xiāng)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上杭鄉(xiāng)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新灣鄉(xiāng)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布甲鄉(xiāng) 布甲溶洞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漫江鄉(xiāng)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復源鄉(xiāng)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竹坪鄉(xiāng)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征村鄉(xiāng)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廟嶺鄉(xiāng)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黃坳鄉(xiāng)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大椿鄉(xiāng) 修水南崖—馬家洲景區(qū) 大洋洲濕地公園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 百茶園 修水仙姑山 修水兜率寺 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 楊家坪風景區(qū) 一圣仙娘殿 抱子石 余段古屋 桃里陳氏故居與五杰廣場 渣津烈士陵園 渣津萬壽宮 黃庭堅陵園 修水黃龍寺

    修水縣特產大全